第 23 期   2017 年 10 月出刊   
 
banner
 

作者與紀旭峰老師(右)
於富岡製絲廠合影
(8月6日攝)

 

2017年早稻田大學交流心得

黃庭碩(臺大歷史系博士生) 

很榮幸獲得參與「2017年度臺灣大學歷史學科與早稻田大學師生交流活動」的機會。這個活動行之有年,在系上廣受好評,是以當我聽聞本年度的交流活動將以日本的「轉型正義」作為研討主軸,便立即申請,因為我很想知道歷史境遇與臺灣迥然不同的日本,會從什麼樣的角度思考、討論「轉型正義」。獲選為交流成員後,欣喜之餘,決定要好好把握此次機會,更深入地理解日本。

有別於過往幾屆以老師授課為主的交流活動,本屆開始,老師們希望改以學生報告作為主軸。因此,早稻田方面由梅森直之老師與淺野豐美老師兩個研習班的學生負責做與臺灣相關的專題報告;臺大學生雖然沒有分派報告,不過老師們也開了一本入門性的教材——哈佛大學日本史教授Andrew Gordon所編寫的《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近代化進程》——作為指定讀物,以期臺灣學生能具備基本的日本史認知,更有效地吸收日本同學的報告。

周婉窈與顏杏如老師對參與交流的學生報以相當高的期待,因此特別在參訪之前舉辦三次行前會。第一次主要是概要式簡介參訪行程,同時將全體參訪同學分為三組,認領《200年日本史》中的指定閱讀章節(4-6、7-9、10-12),讓各組分頭準備,並在第三次行前會時輪流進行簡報、評論與提問。在此期間,則由周婉窈老師為我們進行一次專題演講,是為第二次行前會。周老師主要就臺灣面臨的「轉型正義」問題,作了言簡意賅的說明,此外也向同學們補充日本的左右翼問題,及其與臺灣政治界、知識界的各種糾葛。

分組部分,每組各有1名博士生、1名碩士生,以及3名大學生。在分配好報告章節後,我們組內自行安排讀書進度與討論,因此在第三次行前會上正式簡報前,本組成員已預先進行三次討論,分別涉及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討論的架構及方向,以及每位組員的分工等等。最後,本組決定推派張嘉顯同學作為報告人,另外四人則兩兩一組,分別對另外二組進行評論與提問。就發表與評論的狀況看來,參與同學們都相當認真地閱讀指定範圍,基本達成老師們的要求。

8月4日上午,周老師與顏老師帶領交流團同學自松山機場出發,前赴東京。抵達羽田機場時,早稻田交流團隊已經在機場等候,才入境不久,他們快速將我們分為5個小組,並讓隨隊同學與翻譯與各組相認,進行簡單的交流;接著,我們一起坐上大巴士,前往早稻田在輕井澤的研修之家。羽田機場距離輕井澤車程約莫有3個半小時,路途並不算短,不過早稻田交流團隊用心地排滿整個車程的活動。先由與會眾人輪番自我介紹,接著透過賓果活動,大方地贈送與會同學各種獎品,等到活動結束時,也幾乎到達輕井澤了。

一行人將行李安頓至輕井澤的研修之家,稍事休息後,便移師至研修之家後側的大草坪,進行BBQ大會。早稻田方準備許多食材,臺灣方的同學則分工合作,幫忙生火、搧風、烤肉與遞餐,餓了半天的大夥兒,忙得不亦樂乎、滿頭是汗,端上一盤食物,瞬間便被掃除殆盡,也顧不上倒底有沒有煮熟。雖然有語言上的隔閡,不過通過眼神、手勢,雙方學員還是能在烤肉的過程中和樂融融地相互協助。比較可惜的是,日本學員本來要帶我們去體驗日本式的大澡堂,不過因為烤肉會太晚結束,大澡堂已經關門,只好回研修之家的浴室洗澡。在更衣間看到每位日本同學毫不遲疑地脫個精光、袒裎相見,心頭還是感到小小的文化衝擊,儘管很想入境隨俗,一時之間實在很難跨過心中那道坎,只好繼續依循多數臺灣人的慣習,默默地揣著衣服、拿進淋浴間更換。這種生活上的文化差異,顯然只有在合宿這種特殊的場合才可能經歷,實在是難能可貴。

8月5日上午,在食堂用完早膳後,我們步行至園區內的Green House,聆聽梅森老師與淺野老師兩個研習班學生的三場專題報告。值得一提的是,研修之家的Green House,完全仿造早稻田本部在20世紀的同名建築而建,而當時是作為清國留學生部使用。我們能夠在這樣一個場所進行交流,可說饒富歷史意蘊。

▲兩校師生於Green House 前合影(8月5日攝)

早稻田同學的三場專題報告分別是「台日民主化比較」、「日本統治期の台灣文化」,以及「日本におけるネイション形成~天皇制の觀點から」(日本nation的形成——從天皇制的觀點),儘管論題各不相同,但貫穿三場報告的特色便是:直接或間接地以臺灣歷史經驗作為主要參照。

「台日民主化比較」專題分別從戰前與戰後兩個大時段,比較臺日的社會運動發展,並從當前日冷臺熱的社會運動經驗,提取出民主化進程是否與社會運動存在著負相關的問題。「日本統治期的台灣文化」則歷時性地考察臺灣總督府的藝術、文化政策,進而通過各種藝術成品,闡明籠罩在文化政策下的臺籍精英,如何探掘出有別於總督府設想的臺灣地方特色。「日本nation的形成──從天皇制的觀點」則以日本天皇制作為頂點的國族建設經驗,反思ethnicity被過度本質化的潛在危險。對於三場報告,臺灣學員不僅踴躍提問,也在分組討論時熱烈分享臺灣經驗,更進一步地深化臺日兩方的比較。

▲早大同學三場專題報告後,兩校學生分組討論中(8月5日攝)

上午腦力激盪過後,早稻田同學貼心地安排輕井澤的午後散步之旅。他們提供3條不同的路線,分別是「白糸瀑布.郊遊散步」、「藝術街道體驗.單車兜風」、「擷取美好的自然與藝術」,並讓同學事先挑選,每組則再各自分配幾名早稻田同學擔任伴遊。我們午後搭車至輕井澤站後,便各組分開行動。我選擇的是最後一條路線──先徒步至視錯覺藝術美術館參觀,再搭巴士前往白糸瀑布。海拔較高的輕井澤是日本著名的避暑勝地,即便是八月午後,漫步在輕井澤的街道上,仍不時有清風吹拂過臉龐,我們一行人邊眺望著街景,一邊隨興地漫談,好不愜意。我們約在五點前後回到輕井澤車站,並在鄰近的outlet找了一間豬排店用晚餐,席間通過翻譯同學的幫忙,與早稻田同學們聊了各式各樣的話題,從早上的報告課題、到臺日文化比較,再到個人的興趣嗜好等等,非常有趣。用完晚餐不久,我們搭車回到早稻田的研修之家,度過在輕井澤的最後一晚。

▲輕井澤視錯覺藝術美術館
▲輕井澤勝景「白糸の滝」

8月6日上午9點半,一行人從輕井澤出發,前往東京。途中順道參訪位在群馬縣、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富岡製絲廠。富岡製絲廠建於明治五年(1872),是日本近代化而建設的模範器械製絲廠。為達到此目的,日本政府導入西方的繅絲技術,延聘外國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值得一提的是,在製絲廠內勞動的幾乎都為女工,她們其中有許多人學完技術後,回到故鄉擔任指導者,進一步推動了繅絲技術的普及。富岡製絲廠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改為民營,其後幾經易手,終於1987年停業。2014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後,富岡製絲廠成為群馬縣的觀光重鎮,建築結構基本保留了初期的外觀,並在展廳內詳細介紹製絲廠的歷史,同時提供參訪者製絲體驗,是個設置精巧的遊覽景點。

▲富岡製絲廠女工(翻拍)
▲富岡製絲廠現況

在製絲廠短暫停留後,我們又繼續乘車,終於在下午4點左右抵達東京,入住位於高田馬場的旅館。傍晚原先安排梅森老師的專題演講,但很不巧地是梅森老師因為公務人不在東京,改成觀看小熊英二教授執導的紀錄片《首相官邸前的人們》。這部片子記錄日本社會在歷經311福島核災後,民間自發醞釀出的一股反核運動。這個反核運動,可以說是自1960年代的安保鬥爭、全共鬥以來,最具規模的日本社會運動,具有某種里程碑意義。不過,受到走上徹底激進化的全共鬥影響,日本社會目前對於社會運動仍持有相當負面的觀感,從而處處掣肘,乃至形塑這波新起的抗爭運動的面貌與特色。

從比較的觀點來看,臺日的社會運動存在著相當大的區別。最明顯的不同在於,臺灣的社會運動顯然要較日本多元化,除了反核這個公約數外,臺灣諸多的社會議題都有發展成社會運動的潛力,諸如同性婚姻、原住民權益、年金改革問題等。也因為這幾年臺灣社會運動的蓬勃發展,使得社會運動成為我們日常經驗的一部分,每位與會的臺大同學幾乎都有參與的經驗;相較之下,多數早稻田同學仍認為社會運動與自己頗為遙遠,僅有零星同學曾經參與反核。如此巨大的經驗反差,使得雙方的交流變得格外熱烈,彼此都想知道為何對方會對社會運動存在著如此想法,進而分享自己對於政治參與的觀點。第三天的行程,就在激烈的討論中落幕。

▲紀錄片《首相官邸前的人們》映後分組討論(8月6日攝)

8月7日則是一整天的戶外參訪行程。上午先由紀旭峰老師帶領我們參訪早稻田大學的圖書館藏——特別是珍貴的清國留學生手稿,以及豐富的東亞善本書籍,接著又簡單導覽早稻田的校園。紀老師是研究20世紀初期清國留學生及臺灣留學生,因此在導覽時特別著重中、臺留學生在早稻田留下的各種足跡,聽來格外親切。下午,早稻田同學又規劃三個行程:「國會議事堂、靖國神社路線」、「江戶、墨田路線」、「兩國、淺草路線」,讓我們自由選擇,並安排同學導遊。

我個人選擇平常比較沒有機會參觀的「國會議事堂、靖國神社路線」,在早稻田同學的聯繫下,一位自民黨議員助理很親切地帶領我們進入國會議事堂,逐一介紹議事堂的內部格局、議事程序、座次涵義等,還讓我們在議事堂內的餐廳用餐。之後搭地鐵至靖國神社,參觀坐落於神社的遊就館。儘管這是一個右翼色彩鮮明的軍事博物館,不過館內蒐藏相當豐富的近代史料,隨著展場動線與說明移動,一不小心便會陷入其敘事脈絡中,不得不說是個非常值得一看的博物館。末了,早稻田同學還抓緊時間,帶我們繞至根津神社,參觀其著名的鳥居。真的是非常精實的一天。

▲國會議事堂全景(8月7日攝)

 

  活動最後一天,早稻田同學特別在高田馬場附近包了一間小酒吧,舉辦歡送晚會,在酒精的助興下,大家越聊越開心,直到包場時段結束,大家還覺得意猶未盡,又到附近一家居酒屋進行二次會。
▲二次會合影(8月7日攝)

在這之前,雙方的學生雖然持續有交流,不過感覺還是有點害羞,大多時候仍傾向找自己同學聊天,直到這個時刻,才終於感受到跨越國籍、語言隔閡,盡情交流的暢快感!可惜的是,這也是交流團的最後一晚了!所幸,這個交流團隊至少還會舉辦兩年,明年我們會在臺灣好好地準備,迎接早稻田同學的到來!

總之,真的很開心能有機會參與這麼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同時結交許多日本友人(事實上在返臺一個月內,已經有兩位早稻田同學來臺灣找我們相聚了)。也誠摯的希望與會同學們能夠好好地珍惜這樣的緣分,更深入地認識彼此,從而建立起堅固的臺日情誼!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