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期   2017 年 10 月出刊   
 
banner
 

編按:
  本系自87學年度開始實施教師講論會制度,於學期間由本系教師輪流發表專題報告,每學期約舉辦三次,藉以推動本系教學、研究及討論之風氣。105學年度由王遠義副教授擔任主持人,各場演講摘要節錄如後。

 羅士傑老師於106年5月25日發表本文。

 

抗戰晚期的民變與地方社會
──以平陽的大刀會與同善社為討論中心

 羅士傑(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1943至1950年浙江省溫州平陽縣之同善社恩職人員董仁漲、朱超高,結合蔡月祥之大刀會所發動的民變,除了傳統成王敗寇與秘密社會發動匪亂暴動的解釋外,本文結合官方檔案與民間文獻回答下述問題:參與民變的人群如何被組織起來?他們又是藉由怎樣的政治社會文化權力網絡關係結合?

本文從地方社會發展與民間邏輯出發,以該事件為切入點,選擇以抗戰晚期的平陽縣同善社與大刀會組織的發展歷程為討論中心,進一步釐清在東南沿海地區,不同時代、不同人群如何組織,解決他們所面臨的生計問題?有別於過去將大刀會與同善社視為「秘密社會」的研究取向,本文將特別著重討論他們作為一個大眾組織(popular association),在抗戰晚期的平陽縣發揮組織人群的政治功能。

全文論述脈絡如下:首先,澄清20世紀以來同善社與大刀會組織在平陽的發展狀況;接著討論何以強調宣揚儒家思想的同善社會與大刀會結合並發動民變,與當時平陽縣長張韶舞等人所推動的強硬徵兵、爭糧政策的因果關係。最後借此個案,反思20世紀以來,地方社會人群的生計受現代國家推動政權建設(state-making)壓迫時,所採取的應對之道。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