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期   2017 年 4 月出刊   
 
banner
 

編按:
 2017年3月1日,王德毅老師在自宅接受訪問。

 

王德毅老師談宋史座談會

                            張維玲(臺大歷史系博士) 撰文 

                            施昱丞(臺大歷史系博士生) 訪問紀錄

宋史座談會成立於1963年,是臺灣在戰後至今歷時最長、最為重要的宋史研究學群。此會為臺灣宋遼金元史學者互動,以及與國際學人交流的管道。相較於成員、主題固定的各種小型讀書會,宋史座談會的特色在於講論主題多元,成員的治學背景相當廣泛。

創立至今,宋史座談會共歷經三屆主持人,依序為趙鐵寒(1963-1972)、宋晞(1972-1998)與王德毅(1998-2016)教授(以下省略敬稱)。其中,王德毅老師自創始即參與會務,數十年如一月,最為嫻熟宋史學界的掌故。2016年5月始卸下主持重任。為求了解座談會的歷史,筆者事先蒐集相關資料,請王老師暢談宋史座談會成立緣起、發展過程,最後述及未來展望。

一、緣起

宋史座談會不是臺灣第一個宋史研究社群。1957年,臺灣研究宋遼金元史的第一代學者姚從吾(1894-1970)、方豪(1910-1980)、蔣復璁(1898-1990)、程光裕(1918-?)、趙鐵寒(1906-1976)、劉子健(1919-1993),成立「宋史研究會」。當年8、9月間,方豪代表臺灣學界,參加在西德舉辦的「第二十四屆國際東方學家會議」與「第十屆國際青年漢學家會議」。返國後,方豪有感於臺灣宋史學界應與歐美地區的漢學研究接軌,因而草創此會。宋史研究會成立之初,便有意識地整理臺灣宋史研究的成果,隔年由教育部中華叢書委員會出版《宋史研究集》第1輯。惟此會並沒有持續運作,爾後乃有宋史座談會的誕生。儘管如此,宋史研究會仍代表當時宋史社群面向世界的開端。

宋史座談會最大的推手,當屬劉子健。劉老師是貴州人,燕京大學畢業,二戰期間曾加入軍隊。在王老師記憶中,劉老師為人古道熱腸,自嘲為「黑馬今盧」,此乃活用黔驢技窮的典故,也寄寓對故鄉的思念。他先後任教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1963年,劉子健來臺,與宋史學群接觸,遂興起創辦宋史座談會的念頭;他的構想是,無論教師或學生,只要對研究宋史有興趣的,都可以參加。

戒嚴時期,臺灣的學術空氣仍不自由。王老師迄今猶記得,當年舉凡稱「會」的組織,都必須向內政部登記立案,並且時常被追查。不過,在復興中華文化的時代背景下,以研究中國史為旨趣的宋史座談會1963年11月正式成立後,沒有登記,也從未被相關單位調查。劉老師任教於美國,在臺灣時間不長,但在他的倡導、號召之下,知名學者如姚從吾、方豪、蔣復璁、趙鐵寒、全漢昇(1912-2001)等皆入會成為發起人。他們代表臺灣第一代優異的宋史學者,其中姚從吾先生是臺灣宋遼金元史的開山祖,1958年即榮任中研院院士;趙鐵寒為第一任主持人,負責聯絡成員;實際會務工作則由座談會的年輕成員——甫任教於臺大歷史系、時年29歲的王德毅老師負責。

1987年,中國文化大學舉辦「國際宋史研討會」,劉子健因健康因素未能出席,他在提交的〈國際提倡宋史的「史話」〉文中提到宋史座談會的成立:「記得1963年,二十五年前,子健請了四位先生在南港小聚,發起宋史座談會。不要名,只求實。四人之中,姚從吾、趙鐵寒、方豪先生已經不在人間,蔣復璁先生退休,子健今年也退休。多年來全靠宋晞先生一力領導,十分敬佩。」劉子健一生熱衷推動國際間宋史學界的交流,由他大力促成的宋史座談會,至今仍運作不輟。1993年,劉子健逝世,當年適逢宋史座談會成立30週年,宋史座談會特別舉辦學術研討會,悼念劉子健先生及姚從吾先生。

二、座談會的經歷

相較於今日參與宋史座談會的成員多為歷史系師生,座談會創建之初,不少中文系教授,如屈萬里、戴君仁、孫克寬等人,都共襄盛舉。此外,當年沒有電子郵件快速傳播開會訊息,多半由王老師印製紙本通知單,親自郵寄給各成員。當年交通不便,每逢會期,成員仍是不辭辛勞,從各地遠赴臺北開會,足見當時成員間的向心力。

座談會缺乏經費補助,並無固定辦公室,開會地點全靠成員間的互助合作。從創立至1987年為止,宋史座談會在中央圖書館(臺北市南海路)召開。央圖遷至中山南路現址後,借用場地必須付費,成員便設法另尋他處開會。當時宋晞老師的學生馬德程先生,正好是六福客棧老闆女婿。於是在馬先生協助之下,宋史座談會從1987年開始,得以免費在六福客棧開會。2002年,六福客棧無法再提供場地,宋史座談會在陳昭揚老師協助下,商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會議室作為開會地點。

1988年3月,宋史座談會舉行第100次集會,並發行《宋史座談會一百次特刊》。王老師在特刊中指出宋史座談會的三項重要工作:一、定期舉行座談會,二、編印《宋史研究集》,三、聯絡外國研究宋史的學人。

首先是定期集會。宋史座談會自成立以來,一般每年聚會3到5次,多者一年7次,少者亦有2次。每次皆為2小時,前1小時由講者演講,其後則由與會者和講者互動討論。座談會相當重視雙方交流,一方面讓聽者在學術上有所收獲,也期盼講者得到即時回饋。宋史座談會除了是學術交流的正式場合,也重視與會者私下交流與聯繫,歷屆主持人及王老師經常自掏腰包請講者和與會者餐敍,以凝聚學術社群。

其次,《宋史研究集》的出版,顯示宋史座談會延續早年「宋史研究會」的工作:致力於集結出版臺灣宋史的研究成果。《宋史研究集》第2輯出版於1964年,即座談會成立次年。此後每隔一到三年出版1輯,至2006年刊行第36輯,此後由於缺乏經費而暫停出版。王老師感慨之餘,也認識到時勢變遷。他指出,《宋史研究集》多半收錄已在期刊或論文集發表的論文,難免影響銷售量;而晚近許多期刊論文可以在網路下載,也使紙本論文集乏人問津。但無論如何,36輯的《宋史研究集》可說集合半個世紀臺灣宋史學者的研究心血,對於推廣學術成果,具有重要貢獻。

就第三項而言,從座談會歷次演講紀錄,可以看到不少外國學者訪臺期間來座談會擔任主講者。較早期來訪的是日本學者島田正郎(1915-2009),他在第10、19、49次宋史座談會中,分別演講「南宋家產繼承法上的幾種現象」(1965.1.28)、「遼朝于越考」(1966.11.2)、「日本宋史研究現況及未來趨勢」(1972.1.23),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將日本研究宋史的現況介紹給臺灣學界。爾後,佐伯富也曾應邀演講,講題為「茶與歷史」(1975.11.2)。較晚近則有佐竹靖彥「唐宋以來福建地區漢化問題」(2006.10.15)、平田茂樹「宋代的御前會議」(2012.5.27)。

1990年代以後,多位美國宋史學界有較多學者來到宋史座談會演講。最早是1993年田浩(Hoyt C. Tillman)的「宋代對諸葛亮的評價」(1993.6.13),爾後有柏清韻(Bettine Birge)的「宋元婦女財產所有權和對社會秩序的概念」(1994.6.12)、包弼德(Peter K. Bol)的「道學與宋代社會文化的關係」(1999.1.17)、戴仁柱(Richard Davis)的「歐陽修新五代史中歷史敘述與當時政治的關聯」(2001.4.15)、韋棟(Don J. Wyatt)的「王安石與司馬光思想中的『地方』、『權力』與『先見能力的有限性』」(2003.12.14)、田浩的「儒家教育是自我實現抑或既有智慧的傳承?——對呂祖謙和朱熹有關學生學習理論構建之探討」(2009.4.12)。這對於增加臺灣學界了解美國學者的治學風格與取徑,應有所助益。在王老師最後一次主持宋史座談會,畢業於哈佛大學、時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的侯道儒(Douglas E. Skonicki)受邀演講,講題為「司馬光與宋代圖數之學」(2016.12.2),讓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互動交流。

邁入21世紀,開始有大陸學者在宋史座談會發表講演。最早是2006年包偉民主講「精英們『地方化』了嗎?——試論韓明士《政治家與紳士》與『地方史』研究方法」(2006.4.30)。接著是鄧小南「試談宋人的『本朝』史觀」(2006.11.19)、「掩映之間——宋代尚書內省管窺」(2008.12.28)。此後有李華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宋代歷史地位研究若干問題述評」(2009.11.8)、曹家齊「官路、私路與驛路、縣路——宋代州(府)縣城周圍道路格局新探」(2012.3.25)。他們皆是大陸學界執宋史研究牛耳的學者,這幾次的演講,促進臺灣宋史學界與大陸學界的交流。

在《宋史座談會一百次特刊》,時任主持人的宋晞在〈序言〉中提到:「座談會的成員有年長的學者如蔣復璁、梁嘉彬等先生,中年的如楊樹藩、翁同文、蘇瑩輝、程光裕、金中樞等先生,以及年輕的張元、朱重聖、蔣義斌、梁庚堯、黃寬重、柳立言等先生。可以說是老中青三代結合,這在研討問題時,每有相得益彰的好處。」30年後觀之,這段話頗能讓人摹想當年盛況。

 ▲宋史座談會成立三十週年成員合影:前排右起王德毅、李震、宋晞、程光裕、黃寬重;
 後排右起柳立言 、甯慧如、萬靄雲、溫玉玲、劉馨珺、馬德程(王德毅老師提供)

三、座談會的多元主題

雖然「宋史座談會」以「宋史」為標目,研究斷代實際上涵蓋宋遼金元四代。當年發起人之一的姚從吾指出,宋史與遼、金、元史皆關係密切,故而以「宋史」涵蓋遼金元史。,他非常鼓勵後學開發宋史以外的學術領域。姚先生特別強調語言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臺大開設蒙文課程,著名的元史學者扎奇斯欽、蕭啟慶等都是他的學生,也是宋史座談會成員。與此同時,姚先生也延攬學者在臺大講授滿語課程。宋晞在《宋史座談會一百次特刊》表示:「宋史研究,不能侷限於宋代本身。尤其是研究外交、戰爭、貿易與文化交流等,必須與遼、西夏、金、蒙古、元的歷史一起來研究。再擴大一點,則東亞的高麗、日本、東南亞、南亞以及中東的當時諸國,與宋在外交、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關係上,都有歷史脈絡可循。」展現當時學人看待宋史研究的眼界與氣度。

宋史座談會創立迄今,集會198次,從歷次報告題目來看,議題遠不限於宋代。有42次演講主題為宋代以外的朝代或民族(含以「唐宋」或「宋元」、「宋金」等為題者),約佔總集會次數的21%。其中,涉及唐代者3次,五代者2次,遼代(契丹)者8次,金代(女真)者10次,元代(蒙古)者23次。含括的時代、涉及的議題相當廣。

此外,宋史座談會也積極介紹海外研究、學術資源給學界同好。1963年11月17日第一次集會,即由劉子健報告「在美國研究宋史的途徑」。爾後,有多次聚會介紹美國、歐洲及日本研究宋史的現況,分別是陶晉生「海外學術界對於宋代外族關係研究的概況」(1966.4.3)、扎奇斯欽「美國的蒙古研究」(1968.7.14)、島田正郎「日本宋史研究現況及未來趨勢」(1972.1.23)、宋晞「出席二十九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與訪問德日等國宋史研究情況」(1973.10.21)、王德毅「談談日本研究宋史的現況」(1976.11.21)、王德毅「日本近年來有關中國近世史之研究概況」(1979.11.18)、宋晞「最近各國宋史研究概況」(1981.2.15)、王德毅「美國圖書館藏書與宋遼金元史研究」(1981.12.20)、李弘祺「談最近美國出版的三本有關宋史的著作」(1989.5.28)。可以想見,在訊息流通較不方便的年代,這些演講是向臺灣學界引介國際研究成果的重要管道。從這些介紹也可看出,早期臺灣宋史學界較為關注美國、歐洲與日本的研究成果,對於中國大陸則注意較少。不過,在李弘祺介紹三本美國宋史研究的專書後不久,即有黃寬重的「中國大陸宋史研究近況」(1990.10.21)、「四十年來中國大陸對宋代典籍文獻整理的檢討」(1992.10.11),顯示臺灣學界對於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學術研究趨勢的轉向,亦有所措意。在此之後,宋史座談會不再有介紹外國研究的演講,可能與此後網路發展、學術研討會議頻繁有關。

▲宋史座談會成立三十週年與會者簽名(王德毅老師提供)

 

四、展望

2016年5月,82歲高齡的王德毅老師卸下了座談會的主持重任。回顧王老師的學術生涯,從座談會成立之初即擔任助理,1999年從宋晞手中接下主持棒,18年來,王老師一直致力維繫座談會的運作,貢獻良多。此後,劉靜貞有感於學術傳承的重要性,四處奔走、積極籌畫,宋史座談會終於以不同面貌重新出發。2016年12月,黃寬重在臺大文學院演講「傳承與創新——宋史研究在臺灣」,標誌了宋史座談會新的開始。

在資訊流通快速、國際交流頻繁的今日,宋史座談會面臨轉型的必要。往後,宋史座談會將每年改選負責人,並以更多元的方式運作。2017年由梁庚堯、黃寬重、方震華、劉馨珺共同擔任負責人與主持人,預計以工作坊、合宿、演講、討論會等形式聚會。過去在宋史座談會發表專論的學人,多半是報告已經寫成的論文;此後則傾向鼓勵成員報告尚未成熟的想法,以及正在關注的史料。如此一來,不同的學術見解得以周流往復,年輕學人也有就教於前輩的機會。

2016年12月,轉型後的宋史座談會成立FB粉絲頁,主要發布宋史座談會的活動訊息,和所有宋遼金元史相關的學術資訊。利用FB頁面,宋史座談會的活動訊息將得到更廣泛、快速的傳播,有利於宋史學界的交流,也促進宋史與其他領域學人的互相關注。

隨時代推移,宋史座談會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任務、學術性質皆有所轉變,但作為宋遼金元史研究在臺灣的交流平台,則始終不變。座談會傳承前輩學者的期許,透過後輩學人的堅持而維繫。走過半個世紀,「宋史座談會」的參與者雖然不斷變化,卻始終象徵臺灣宋史研究的精神命脈。相信轉型後的宋史座談會,將為臺灣、中國大陸,乃至東亞地區宋史研究的發展,注入另一股川流活水。

▲左圖左起為王德毅老師與張維玲、施昱丞。右圖為王德毅老師伉儷。

主要參考資料 :

  1. 王德毅教授訪談記。
  2. 宋史座談會編,《宋史座談會一百次特刊》。臺北:華岡印刷廠,1988。
  3. 臺灣宋史研究網:http://www.ihp.sinica.edu.tw/~twsung/activity/03/activity03frame.html.
  4. 宋史座談會編,《宋史座談會成立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文集》。臺北:華岡印刷廠,1994。

 

後記:筆者受教於王德毅老師多年,惠蒙王老師伉儷一直以來的關心。這次有機會訪問老師和師母,為宋史座談會留下紀錄,我們至感榮幸。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