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期   2016 年 10 月出刊   
 
banner
 

 

蒙古帝國王族世系譜研究

吳國聖 

本研究以中外諸史家,用漢文、藏文、波斯文、蒙文、滿文、回鶻文等語文所編纂之「蒙古帝國王族世系譜」為研究對象,以歷代成吉思汗裔諸王在世系譜中的記載,作為觀察歷史的切入點。時間跨距從文獻可稽的成吉思汗的歷代祖先,一直討論到清中葉的蒙古王族,選擇具有解釋力和代表性的個案,研究「差異」本身,和「造成差異的原因」:諸如系譜形式產生的影響、史料來源所造成的影響、不同史學傳統所引起的差異、不同語文載體所呈現的不同樣貌等問題。

非漢文史料的重要性在此研究中十分顯著。現行的非漢文史料,大多沒有定本,而以寫本、抄本的形式存在不同的圖書館中。整理本或譯本,與寫本的差距非常大,內容不一定精準。本論文提出大量實例,認為整理者或譯者有意或無意地更動原文,是研究過程中必須謹慎處理的重要關鍵。

本研究證明「脫卜赤顏」並非傳統上公認的「秘史」,而只是一般檔案、史書的泛稱;又《元史》世系表的記載,不一定是歷史的全貌。其次,證明波斯文《史集》與藏文史料的記載,必須回歸重要原始寫本,重新校勘,才能符合文獻學的基本要求。研究中運用多種非漢文史料,更正長期以來依據漢文史料所建立的既有認識。

本論文運用歷史語文文獻學的分析,將史料的背景與內容汲取出字面意義之外的深層歷史學資訊。不僅運用「審音勘同」為分析工具,同時注意到不同史料記載中的相異之處。在勘同時,亦保存史料記載的差異,並且以這些差異作為線索,重新校勘史料、分析文獻,討論「史料來源為何」以及「撰寫者對史料的詮釋與選擇」。

研究中特別運用波斯文與藏文文獻,討論成吉思汗的先世以及元朝大汗的子嗣問題,又從明清滿蒙文文獻與檔案分析後期蒙古王族世系的編纂與發展問題。從世系譜文獻的勘定與比對,對於元明清時代留下的蒙古史文獻紀錄,展開了史學方法論的辨析與研討。並且對於史籍中難以深入討論的議題,從文獻內容的邏輯辯論出發,提出兼具合理性與啟發性的全新論述。

(指導教授:張廣達、甘懷真;2016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