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期   2015 年 10 月出刊   
 
banner
 

1999年7月12日,曹老師
《自學典範》新書發表會

讀冊都是為著興趣

陳榮聲(臺大歷史所碩士班95級,現為國立武陵高中歷史科老師)  

曹永和先生過世後,看到許多朋友在網路上發表紀念的文字,真誠也真摯。我只上過一門曹先生的課,稱不上是門生或弟子,即使如此,我還是不禁回想當年上課的那些日子。

我比較喜歡稱老師為「曹永和先生」,而不是「曹永和老師」或「曹永和教授」,並非不認同曹先生的成就,正好是很尊敬他才這麼說。曹先生是位擁有理想人格的長者,讀書、學習,都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他並非以學術界的輩分、名位獲得尊敬,他的成就正好來自於與當時的學術界保持距離。所以我覺得以台語的語境(sian-siⁿ)來稱呼曹先生,而不是中文(ㄒㄧㄢ ㄕㄥ)或日文(sensei)會更適合,當然後兩者對曹先生來說,都當之無愧。

初次認識曹永和先生,應該是剛進大學,看到《聯合報》關於曹先生的報導。為了吸引讀者,報導中強調一位只有中學學歷的在野學者如何破格成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傳奇故事(各位切莫以現在的高中程度來理解日本舊制五年制中學校,那是個同年齡的學生中只有10%的人可以讀中學校的時代,還不考慮種族差別待遇,臺灣人讀中學校的難度是日本人的三倍以上)。但更吸引我的是標題「讀冊攏是為著興趣」,很受感動,真心喜歡讀書的人才會這麼說。

真正有機會親炙曹先生,是在就讀臺大歷史系碩士班時期(2006-2009)。臺大史研所有門必修課「日文史學名著選讀」,因應歷史所研究生閱讀日文論文的需求,但在臺灣要找到能力、學識符合開這門課的老師著實不易,曹先生當時已八十多歲,恐怕也不易推辭,勉力開了這門課。於是我們就看到一位身形瘦弱的老人每周背著背包,吃力的爬上文學院二樓。他的背包裡一定帶著辭典,上課時就把辭典放在手邊,以身教提醒我們這些研究生作學問基本功的重要。

           ▲2009年11月6日,曹老師最後一次在學校上課,之後修課學生轉往老師家中上課。
           左圖左為江樹生先生(攝於文學院文研教室)

老實說,當時曹先生已年邁,聽力不好,我們必須很大聲地在他耳邊說話(記得是右耳),他才能聽見,然後再仔細聆聽曹先生一個字一個字的回應。如果我再早十幾年唸研究所,一定可以向曹先生學到更多東西。不過這門課最大的意義並不是讀了多少篇日文文章,能與曹先生相處一年就非常值得。聽曹先生談已過世的師母,曹先生認為師母比她第三高女(今中山女中)同學李登輝夫人曾文惠女士漂亮,那種神采奕奕的樣子,令我印象深刻。有次上課,曹先生還帶他小學的照片來,讓我們知道他在皇民化運動時期的日本名字為「中川和夫」。

不過,課堂上的收穫絕非僅是閒談而已。這門課的上課方式,是同學選定一些文章後,分段輪流報告,必須朗讀及翻譯。修課同學的日文程度差異不小,理想的方式應該是報告者先整理好相關資料,包括單字、翻譯或相關說明,幫助同學學習。我的日文程度略好,有一次可能是忙、懶或自以為是,便宜行事,只作了口頭報告。結果曹先生不太客氣地說:你自以為程度好,所以才這樣做。當下我真的很羞愧。要以謙遜的心來學習,一點小成就,就自得意滿,實在很糟糕。我很感謝老師的指正,人在成年之後,臉皮變薄,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這時候有人願意來指出自己的缺失,實在是我的福氣。

我當了曹先生一年的學生,算不上什麼好學生。不過還是非常幸運,因為2010年6月中旬後曹先生年紀太大而無法上課,我自己也汲汲於營生,自顧不暇。雖然知道曹先生走的這一天遲早會來臨,但真的來了,心裡還是會感傷、難過。

祈求冥福。

         ▲曹先生應筆者所請,在他的傳記《自學典範》扉頁上簽名,只見他一筆一劃寫得很仔細
         (攝於2008年1月11日)。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