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期   2015 年 10 月出刊   
 
banner
 

2010年10月27-28日舉行之「東亞海域與臺灣──慶祝曹永和院士九十壽誕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報。

東亞海域史研究的偉大船長:吾師曹永和先生

李毓中(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談到與老師認識的契機,可回溯到我大二上學期在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所(簡稱社科所)圖書館工讀時期。當時,經由館員告知,在臥虎藏龍的社科所裡,有一位懂得荷蘭古文的台灣史學者,就是曹永和老師(與老師熟識後,才知道他還會西班牙、葡萄牙等多國語言)。當時身為圖書館小小工讀生的我,就像個拼命想跟高僧學習的少林寺小僧,常跟著高僧的背影,偷學社科所裡老師們的練功秘訣,也因此得以見到不同於其他學長姐們所知的曹老師生活背影。

每當學者們將讀完的書籍放在圖書館的還書車上,我總會偷偷翻一下那些書籍的內容,想了解這些名聞海內外的學者們究竟看些什麼書?使用哪些材料?唯獨曹老師,他真是個令我頗為困擾的高僧,因為老師不愛麻煩別人,每當他看完書,就會默默走進書庫,直接把書籍上架。因此,我這個想偷學武功的小僧,總是得在老師的桌邊東摸摸、西摸摸,假裝整理旁邊的書架,再偷偷瞄一下他正在閱讀的書籍。或許是老師看我鬼鬼祟祟已久,猜到我的心思,有時也會介紹他正在看的書給我。

很多曹老師指導過的學生都知道老師愛買書。我在社科所圖書館打工時,常看到日本紀伊國屋的職員來洽公,我想他們的主要工作多半是來拜訪曹老師,因為他們帶來的書,多是老師所購買。只是每當老師拿到紀伊國屋的書單或購買的書後,都會再花時間為圖書館謄寫購書單,主要是希望這些好的或重要的日文書籍,能夠被館藏,以利其他研究者獲得最新的日本研究資訊。在那個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學者只要能夠擁有最新的書籍資訊,便可說是掌握了研究的最大利器,但老師從不藏私,反倒很樂意與其他學者分享這些訊息;事實上,現今我們所研究的許多課題及資料,也都來自老師的分享。

此外,在中研院這一經費及資源較為豐富的學術環境裡,老師甚少使用影印機複印大量資料。我總是見到老師拿著一張張小卡片,低著頭,慢慢地抄寫著他所需要的資料,從未影印書中的內容。或許正因如此,當我們討論到一些關鍵問題時,老師總能從書庫裡找出某本書,精確地翻到我們想要論證資料的頁數。由此可看出,老師不僅節儉、環保且不浪費資源,透過親手抄寫,不僅牢牢地記憶他所讀過的每一本書籍,進而應用在研究中。

       ▲2009年12月4日「臺灣與海洋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曹老師指導的學生發表論文,
       為老師九十大壽暖壽。左起為作者、主持人劉序楓老師與陳宗仁老師。

老師雖然節儉,對學生卻相當慷慨。我在西班牙讀書的那些年,只要有機會回台灣,便會抽空去探望老師。老師總在我離去前,拿錢給我,託我幫他買一些西班牙的書籍。然而,老師從未過問書籍的價錢,只是每次都會塞錢給我,一再地託我幫他買些書。起初,我並未體會到老師的用心;慢慢地,我才恍然大悟,老師應該是知道台灣與西班牙之間並無外交關係,我難以向西國政府申請相關的獎學金,便以託我買書為由,讓我在經濟上能夠較為寬裕。此外,在我2007年生病,必須在家休養且無法工作期間,老師及其基金會亦給予莫大的幫助,讓我能夠靜心修養,從而得以在身體康復後,再次返回學術界,繼續從事我喜歡的工作。曹老師這些舉動從未宣之於口,僅是靜靜地付諸行動,只能說,老師就是這麼一個心思細膩、體貼他人的長者。

長久以來,老師的研究工作甚為扎實,已是學界所熟知;然而,前些年我才從老師的生活興趣中窺見一些面向,剛好與他的研究態度相符合。有一陣子老師的健康情況不甚良好,較少看書,他最喜歡的休閒就是看日本相撲節目。每當我去探望他 ,常碰上老師正在觀看日本相撲節目,我便會坐在一旁,跟著他一起看。我完全不懂相撲這項運動,老師會跟我解說相撲的內容,而他所喜歡的相撲選風格是手法及步伐紮紮實實且不花俏。由此實證了老師對研究工作追求紮實穩健的特質,以及有幾分史料、做幾分推論的精神。老師的外表看來並不強壯,但我從他在觀賞相撲節目的專注神情中,感受到老師是一個充滿鬥志、為了研究奮鬥不懈的人;我想,或許正因如此,他才能在漫長的學術生涯裡默默耕耘、持續努力,最終獲得學界肯定,進而得到中研院院士之殊榮。

曹老師於2014年9月辭世,這段日子以來,我不斷回想與老師結緣的二十一年歲月裡,老師之於我的恩惠多至難以言喻,但我卻來不及以較佳的學術成果回報。雖然如此,臺灣海洋史的發展,卻在老師如船長般的領航指導下,同門的學長姐及同儕,如今皆已有各自的研究「海域」,像曹老師般擔任著船長,帶領年輕水手們繼續馳騁活躍在東亞海域史相關研究領域裡,延續老師的使命,尋找海洋史裡的寶藏、偉大航線與新大陸。

        ▲2010年10月27日,「東亞海域與臺灣──慶祝曹永和院士九十壽誕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後,作者與曹老師合影, 左一為臺大歷史系碩士生劉育信。

 

back to top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