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2013年 4月出刊   
 
 
 
方秀潔老師(Grace S. Fong)應邀至本系演講。(2012年11月27日攝於臺大普通教學館204教室)
 

▲方秀潔老師(Grace S. Fong)應邀至本系演講。(2012年11月27日攝於臺大普通教學館204教室)

「清代女性別集中的生活史建構」 演講紀要

李亞臻(臺灣大學歷史系B00級學生)紀錄
方秀潔(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教授)修訂

前言

方秀潔教授(Grace S. Fong)應本系衣若蘭老師之邀,於2012年11月27日蒞臨本校演講,講題為「清代女性別集中的生活史建構」。

方教授目前任教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Canada)東亞研究學系,多年來致力於明清婦女文學的研究,除了自身著作頗豐外,亦主持明清婦女著作資料庫(Online digital archive of Ming-Qing Women’s Writings)﹝註釋1﹞的建立,並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註釋2﹞對於明清婦女文學相關的研究貢獻良多。

此外,近年來方教授持續從事婦女文學方面的研究,更試圖藉由婦女文學的史料文本,觀看、建構其所處的時代和歷史脈絡,本次演講內容即是方教授在此研究取徑下的部分心得。

演講內容

方教授指出,過往的女性史研究,或因史料的侷限性,或受到五四以來對中國女性的陳舊觀念影響,大多忽略女性本身的主體性(Subjectivity)和能動性(Agency)。然而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量早期女性詩文集被整理出版,多樣而豐富的詩歌、文集、詩冊等史料,不僅打破了過往對女性史的慣有思維,同時大大地開拓了女性史研究可能的面相和格局。

方教授在演講中,舉清代一名女性書寫者陳韻蓮作為討論的對象。這位女性將其詩作集結成《信芳閣詩草》,並自費出版。書中有多達七篇的序跋文,從這些人的敘寫中,一個長於寫作、繪畫,並靠賣畫擔負家計的女性形象躍然紙上,這個女子的樣貌極為鮮活,詩集中不乏與丈夫相應和的夫妻聯句,亦曾為其不甚美滿的婚姻寫作〈為外子納寵口占以賀〉等詩歌,此外,她甚至繪製了八幅圖,﹝註釋3﹞用以歸結自身的生命輪廓。從這些對個人生活與情感的描摹和書寫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女性身處閨閣空間中,與外界的互動及對自我的觀照。

由於女性的寫作與其生活有極其緊密的聯繫,這些詩文集往往是女性情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紀錄,故方教授認為,透過研究這些作品的書寫形式及其產出的背景,我們或可彌補一般傳記的闕漏,進而勾勒出女性真實的生命輪廓,並藉此建構出一個更廣闊的生活史圖像。

討論

方教授演說完畢後,法律四的朱明希同學率先提出兩點疑問:其一,清代婦女有相當大的詩文書寫量,其後此種書寫卻逐漸消失,此間的斷裂產生於何時?其二,中國教育史,沒有太多關於女性教育的記載,女性的教育來源為何?什麼階級能夠接受教育?

方秀潔教授答道,女性的教育可以視作一種文化資本,自明末開始,一般家庭著眼於女兒往後將為人母親、相夫教子,多會教授《女誡》、《列女傳》等。及至清代,具有書寫能力的婦女逐漸增加,出身於非書香門第或富有人家的婦女也開始有了受教育的機會。而詩作為一個沒有實際用處(就參加科考而言)的寫作形式,反而成為女性可以書寫的文類,明清時遂有大量的婦女文學作品湧現。詳細可以參考胡文楷的《歷代婦女著作考》﹝註釋4﹞及高彥頤(Dorothy Ko)的研究。﹝註釋5﹞

接著,歷史二的李亞臻同學舉流傳於湖南省江永縣一帶的女書為例,希望能夠了解在明清時期,女性之間透過寫作聯繫而成的生活圈是否普遍存在?此外,以她所觀察到的面相之一──亦即從陳韻蓮的個案可知,當時的女性並未被強烈要求待在家中,她可以四處旅行、從事創作甚至參與經濟活動。

演講結束後,開放討論,由本系衣若蘭老師(右)主持

▲演講結束後,開放討論,由本系衣若蘭老師(右)主持

方教授對此回應道,因寫作而有所聯繫的女性生活圈,最著名的例子為袁枚與其女弟子。至於女書始於何時,歷來學界意見相當分歧,有許多學者認為不會早於十九世紀後期,亦有人以為開始於明末。可以確知的是,女作家間的團結意識仍要等到二十世紀才較為明顯。至於女性並未被要求待在閨閣中,她們在當時所能從事的活動或許遠超出我們想像,詩中所見僅是其中一個面相。但當時的確有許多女性表現出對政治的關懷,尤其體現在其對地方事務的參與。衣若蘭老師也指出,明清時代的女性墓誌銘與曼素恩(Susan Mann)教授關於清代張家才女的研究均可參見。﹝註釋6﹞

此外,有多位同學針對陳韻蓮的《信芳閣詩草》提出疑問。其一,當時的女性詩文集除了私人出版外,是否有商業上的流通?其二,《信芳閣詩草》的編選工作是由女性作者自己進行嗎?其三,替《信芳閣詩草》寫序的以男性為多,這表示陳韻蓮在當時能夠與丈夫以外的男性往來嗎?而這些活躍的女性書寫者,被社會如何看待?

演講結束後,開放討論,同學提問中

▲演講結束後,開放討論,同學提問中

方教授說明道,當時一般女性詩文集少有刊刻,大多是私人刻印分送親屬友人,或作為紀念之用,總印刷量通常不會超過一到兩百部。至於由誰編選女性詩文集,有的個案是由其丈夫處理,亦有個別例子是婦女本身參與。此外,有非丈夫的男性為婦女詩文集寫序跋,情況可能相當複雜。當然不能排除女性作者本身有丈夫以外的男性交友圈,但很可能是丈夫將妻子的作品拿給朋友閱讀、並邀請其作序。有關社會對活躍的女性作者有何觀感,事實上從這些詩文集的序跋中,我們並未看到男性對能書會寫的女子大加撻伐,反而是後世一些讀者對此十分義憤填膺。此間的差異相當有趣,值得深入討論。

演講實況,聽眾討論熱烈

▲演講實況,聽眾討論熱烈

註釋1:本資料庫係由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Canada)和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USA)共同合作而成,資料庫網址為: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檢索日期:2013/2/22)

註釋2:方秀潔等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註釋3:此即《附刻信芳閣自題八圖》。

註釋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註釋5: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註釋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