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   2012年 4月出刊   
  
▲《岸裡大社文書》中的委牌(AL00930)▲《岸裡大社文書》中的委牌(AL00930)

編按:

 本期「校園展覽」單元,介紹臺大總圖書館特藏資料常設展。本期封面與內文圖片及展覽相關資料均由臺大圖書館特藏組提供,特此致謝。

臺大總圖書館特藏資料常設展簡介
臺大圖書館特藏組

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資料典藏於總圖書館五樓,開架區陳列臺灣研究與特藏相關之現代出版品,其餘舊籍、珍善本與手稿資料,依其語文、類型、年代分別庋藏於各閉架書庫中。本文四張插圖所示之物件複製品皆展示於總圖書館五樓特藏室。以下簡要說明各類特藏。

臺灣資料舊藏

本校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建校初期便建立極具地域特色之講座與研究所,從事中國大陸華南、臺灣及南洋地區有關歷史、自然、產業、資源等各方面之調查和研究。其中臺灣資料舊籍數量龐大,與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鼎足而三,為臺灣史資料重要的收藏機構。分作五類說明如下:

一、地方檔案文書

以《淡新檔案》、《岸裡大社文書》、臺灣南部古契書、臺灣古碑拓本與臺灣史料荷蘭文書檔案為代表。

本期封面圖片:《淡新檔案》中的地圖(TH11714_ 007_00_01_4),圖中清楚描繪新竹與苗栗地區之相對位置,以及各地間的距離。
▲本期封面圖片:《淡新檔案》中的地圖(TH11714_ 007_00_01_4),
圖中清楚描繪新竹與苗栗地區之相對位置,以及各地間的距離。

二、特色文庫

有伊能文庫、田代文庫、楊雲萍文庫、霧峰林家贈藏與臺灣宗教藝術等。

三、臺灣總督府及所轄機關出版品

臺灣總督府於日治時期對臺灣進行產業、人口結構、資源等多面向調查,集結出版為數眾多的統計資料與地圖資料。如《臺灣總督府第1-46回統計書》,與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繪製的《堡圖原圖》共412幅,圖書館皆完整收錄。又如館藏《蕃人所要地調查書》、《蕃人調查表》手寫抄本,則可視為臺灣總督府理蕃事業之體現。

四、臺北帝國大學刊行物

包含臺北帝大刊行的學術刊物與校史資料,如《臺灣ノ生物相關ニ論文スル集》、《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紀要》、《臺北帝國大學一覽等》。

五、日治時期私人出版品

有寫真帖如《臺灣生蕃種族寫真帖》,與臺灣相關期刊如《臺灣文藝叢誌》、《媽祖》等。

上述「地方檔案文書」資料中,《淡新檔案》是清乾隆41年至光緒21年(1776- 1895)臺灣淡水廳、臺北府及新竹縣的行政與司法檔案,日人稱之為「臺灣文書」。日治時代由新竹地方法院承接,轉送覆審法院(即高等法院),再轉贈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供學術研究之用。戰後移交本校法學院,並由法律系戴炎輝教授命名及主持整理工作,將檔案內之文件分為行政、民事及刑事三門,門下並分類、款、案、件。民國75年(1986)由戴教授移交圖書館特藏組珍藏,總計1,143案,19,281件,其中以行政門數量最多,年代則以光緒年間最多。在現存的清代臺灣省、府、州、縣廳署檔案中,以《淡新檔案》最具規模、完整而亙長,為世界著名的清代縣級檔案。該檔案為研究前清時代臺灣行政、司法、經濟、社會、農業等極有價值之第一手資料,也是瞭解傳統中國法律制度與司法審判的重要憑藉。

《岸裡大社文書》是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岸裡社頭目潘家留存之文書契字,涵蓋之時期自清乾隆6年至民國7年(1741-1918),共計1,131件,以乾隆及嘉慶兩朝的數量最多,內容包括官府之通告、諭札、批示等,及民間之招贌、承贌、領墾、借銀、借穀等契文,其中以地契數量最多。這些清代臺灣中部民間經濟相關文書,是研究臺灣中部開發史、民族關係及土地制度等議題的珍貴資料。

▲《岸裡大社文書》中的委牌(AL00930)
▲《岸裡大社文書》中的委牌(AL00930)

其次,「特色文庫」資料中的《伊能文庫》,為伊能嘉矩(1867-1925)所留的有關臺灣之研究資料。1895年日本治臺之初,伊能嘉矩即受命來臺從事臺灣人類學調查研究,為臺灣研究的先驅學者。他首次提出全面性的臺灣原住民分類,並且到臺灣各地進行實地調查,留下為數眾多的田野筆記與研究資料,於臺灣的歷史民俗研究與原住民研究,都有輝煌的成績。

中文舊籍

一、善本及線裝書

圖書館收藏之中文線裝書,清乾隆60年(1795)以前列為善本,嘉慶以後有特色而顯著者亦列入,嘉慶後至民國38年(1949)為古籍線裝書。典藏之書籍內容包羅萬象,遍及經史子集叢各部,以叢書藏量最多,次為清人文集。其中特色文庫略述如下:

 1. 烏石山文庫

原藏者為清末福州烏石山房主人龔易圖(1835-1894),文庫包括經史子集各方面書籍,內容廣泛,有不少明版善本。1929年購買運臺,計有2,000餘部,30,000多冊。

2. 久保文庫

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教授久保天隨(1875-1973)藏書,1934年購入,內容大多為中國文學古籍,尤多戲曲善本。計有800餘部,7,000多冊。

3. 石原文庫

石原幸作舊藏,石原幸作(1876-1938)為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社負責人,也是當時知名的金石篆刻家及古物收藏家,藏書中以印譜、書法碑帖、畫帖及硯譜為主,其中以印譜佔總數之近半為最大宗,總計有200餘部,1,000餘冊。

4. 高凌霨藏書

藏書150餘部,2,000餘冊,其中80部列為善本書。其中《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存4卷,南宋末年刊小字本)及《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存15卷,元末年刊本)為圖書館館藏中文善本書中年代最早的二種。

二、日本漢籍

中國典籍傳至日本以後,一般先以傳抄、翻刻的形式加以傳播,日本人為了閱讀漢籍,發明了在其旁添加各種符號和假名直接用日語閱讀的方法。此外,日本人又對漢籍從事校訂、注釋、考證、輯補等工作,甚至進一步的撰寫有關中國古籍的研究著作,此類書籍通稱日本漢籍(和刻本)。

圖書館館藏之日本漢籍約有730部以上,數量雖不如日本諸圖書館,但已不亞於中國大陸其他圖書館,且內容遍及經史子集叢各部,內容豐富。其中不乏珍稀抄本、多名家藏本,並有與臺灣關係密切之典籍。

三、歷代寶案

《歷代寶案》是琉球首里王府將十五至十九世紀間,琉球與中國以及其周邊國家如暹羅(今泰國)、土耳其、巴基斯坦、馬來西亞、蘇門答臘等國的外交文書加以編輯而成。原稿涵蓋年代起自1424年(琉球尚巴志3年,明永樂22年),迄於1867年(琉球尚泰20年,清同治6年),前後計444年。 原書因地震、火災與戰爭之故,均已先後燬失,因此各種零星的晒藍本與手抄本,成為拼湊還原《歷代寶案》的重要資料。圖書館所收藏的《歷代寶案》計249冊,是臺北帝國大學小葉田淳教授於原書尚存時,委託琉球久場政盛手抄的版本,原書有水漬、蟲蛀、鼠囓等損毀不全之處,抄本即描摹出缺損處,或依缺損樣貌畫大小不同之圓圈,完全依樣摹寫,是現存各種版本中最為完整、最接近原件原貌的一部。

四、書板與甲骨

 

◄此甲骨原為清王懿榮舊藏,其孫女王福莊於1947年在北平輔仁大學向方豪教授問學時贈予方氏。方氏辭世前轉贈李東華教授。2008年,李東華教授再全數轉贈給臺大圖書館。此牛胛骨拓本收入唐蘭所輯之《天壤閣甲骨文存》,編號24。

古時印書將書籍內容反刻於木材上,是為書板,將紙張覆於加墨之書板後,文字即轉印至紙張上並成為正字。甲骨文則為中國商代人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於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圖書館收藏之書板與甲骨文,原為方豪教授珍藏,李東華教授轉贈。圖書館特藏室展出《淡水廳志》書板與伊能文庫中《淡水廳志》之同頁內容相對照,更添興味。




◄此甲骨原為清王懿榮舊藏,其孫女王福莊於1947年在北平輔仁大學向方豪教授問學時贈予方氏。方氏辭世前轉贈李東華教授。
2008年,李東華教授再全數轉贈給臺大圖書館。此牛胛骨拓本收入唐蘭所輯之《天壤閣甲骨文存》,編號24。

西文善本

圖書館所藏之西文善本珍籍資料,多為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購得,具有甚多特色文庫,包括「搖籃期刊本」(Incunabula)。 「搖籃期刊本」係指西洋印刷術開始發展時,通常指1451-1500年間所印行的書籍,為西洋印刷史上之珍本。另有一本羊皮手抄本,亦彌足珍貴。略述館藏西文珍籍如下:

一、田中文庫

為田中長三郎教授(1885-1976)之私人藏書,約有3,300餘冊。田中教授乃著名的果樹園藝學者,為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園藝學教授兼附屬圖書館第一任館長。本文庫多數為植物或園藝相關資料,大部分購於義大利之德國植物學者Otto Penzig與E. F. Nolte的藏書,多為1778年以前的植物學古刊本,其中有4冊搖籃期刊本。

二、大鳥文庫

為大鳥圭介(1832-1911)、大鳥富士太郎(1865-1931)父子兩代所蒐藏之圖書。父子二人均為政治家,大鳥圭介曾任駐清廷及朝鮮大使,大鳥富士太郎曾任貴族院議員。本文庫有1,150冊,大部分係有關東方歷史、地理、宗教的英、法文圖書,包含十六、十七世紀西方勢力與天主教東傳的重要文獻。本文庫中有2冊搖籃期刊本,以及圖書館所藏年代最早之西文書,其為羊皮手抄本,推測成書年代為十四或十五世紀。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抄寫的是法蘭西貴族騎士La Tour Landry為教育女兒所做的圖書,第二部分內容則為《伊索寓言》。

三、Huart文庫

此為Clement Huart(1854-1926)氏之藏書。Huart氏為法國著名的東方學者,曾在西亞各國擔任法國領事多年,後為巴黎Ecole Nationa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東方語言學院教授,為波斯、阿拉伯文學與語言學的權威。本文庫約計2,200餘冊,以波斯、阿拉伯與其他各國有關東洋語言學文獻為主,亦包含歷史、地理、遊記、風俗習慣等書籍。

四、小川文庫

為小川尚義(1869-1947)之私人藏書,小川曾任臺灣總督府學務部編修官、臺北帝國大學語言學教授,一生致力於漢語、閩南語、南島語的調查研究,曾編輯多本閩南語辭典,是第一位以現代語言學方法進行漢語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的學者。本文庫藏書445冊,大多是有關東南亞各種語言的圖書,其中包含各種語言的聖經數十種。

五、哲學珍籍

本文庫約有8,600餘冊,包括英、日、法、德、拉丁等語文之哲學古典名著,多為國外已絕版或罕見版本,其中有1冊搖籃期刊本。

 * * * * * * *

除了以上三類特藏,臺大總圖書館亦典藏日文線裝書古籍逾二萬冊,大部分為日本江戶時代(約十七世紀至1867年明治期之前)之刊印本或手抄本,亦包含少數更早的十五世紀中葉之手抄本,涵蓋日本國文學發展史上各種文藝類型作品。

另有名家手稿。館方自2000年起,先以本校教師及校友中,屬文學、史學及哲學名家之手稿為蒐集範圍,其後擴大範圍至各學科領域,並致力蒐集非本校之其他名家手稿,目前已蒐集手稿之名家達100餘位。

▲搖籃期刊本:圖為聖大額我略,即額我略一世(Gregorius I),西元590-604年任羅馬教宗。本書1492年11月13日於威尼斯出版,係額我略一世之拉丁文講道集。
▲搖籃期刊本:圖為聖大額我略,即額我略一世(Gregorius I),西元590-604年任羅馬教宗。
本書1492年11月13日於威尼斯出版,係額我略一世之拉丁文講道集。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