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2011年 4月出刊   
 
 
早期中國史研究
▲原文轉載自《早期中國史研究》第一卷〔2009年7月,臺北〕

 

中國中古史讀書會
林宗閱(臺大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中國中古史讀書會」自2002年成形運作至今,已有八年多的時間。從一開始單純的研究生學習聚會,發展為目前成員來源多元、較具組織性的史料研讀團體,這段歷程有著酸甜苦辣,更刻劃著與會成員們一路學習成長的足跡。筆者謹以這篇短文略說從頭。

 回溯起來,約莫於2002年12月左右,在陳弱水老師與甘懷真老師的建議下,一群以中國中古史為研究領域的臺大歷史所研究生共同組成了讀書會。集會目的在於促進研究生們在學術意見、資訊等各方面的交流與討論,欲透過集思廣益與相互砥礪,避免獨學無友、閉門造車所可能產生的弊病。

讀書會成立之初,並未特別為之命名,但由於所屬成員均是以中國中古史為研究領域的研究生,因此在運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成員們便決定以「中國中古史讀書會」為本會的名稱。雖然讀書會係接受陳弱水、甘懷真兩位老師的建議而成立,但成員乃是自由加入,其組織運作等事宜亦皆由成員們自主議定。多年來,大家在摸索中累積研究與意見交流的經驗;而為了因應成員們個人的乃至於共同的學習、研究需求,本讀書會的組織運作也經歷了數次的轉型。

 本讀書會係以每月一次的頻率定期聚會,早期每次聚會各有二至三位報告人。成員們報告的內容相當多元,從史料、論文、研究計畫、二手研究到書訊交流或研究心得等,不一而足,也曾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出席座談,進行交流。由於挑選特定史料作為報告主題者較多,讀書會的活動遂逐漸以研讀史料為主。然而,也因為各人所選讀的史料種類五花八門,使得讀書會的討論成果難以累積,成員們曾一度由於讀書會的學習交流效率未臻理想而生倦意。

2004年6月,有成員提出改革建議,改以持續研讀特定的史料作為讀書會例會時的活動內容。由於成員們的研究興趣不盡相同,遂決定選擇所涉內容多元的中古筆記小說作為主讀史料,以涵括眾人的興趣。此議經全體成員討論後獲致共識,從2004年7月開始,讀書會便採精讀方式,以唐人劉餗的《隋唐嘉話》作為主讀史料。每次例會均排定主讀人,負責將研讀範圍中的各種史事、人物、辭彙、制度等歷史資訊仔細查詢,製成講義,供與會成員據以討論,希望藉由研讀唐人筆記,達到全面研習唐代各面向歷史資訊的目的。而在例會的自由討論過程中,也兼及研究經驗與相關訊息的交流分享。

讀書會循此模式約進行了一年,至2005年7月,成員們對讀書會的運作方式再度提出檢討,嘗試將成員們依各自的興趣概分為制度、宗教、社會三組,依序各輪值數月,並於輪值期間選出該領域中的重要史料文獻進行主題式研讀。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兼顧成員們不同的研究興趣,同時也可促使大家對中國中古史領域中不同範疇的基本史料均能有相當程度的瞭解。至此,讀書會又邁入了新的階段。制度、宗教、社會三組分別以《通典》、《高僧傳》、《顏氏家訓》作為主讀史料,輪流展開新型態的例會活動,這樣的運作模式約維持了一年半。

有感於這個已持續活動了四年的讀書會,可能擁有進行更多開展性工作的潛力,在2006年12月底,與會成員們針對讀書會未來的進行方式重作商議,訂定了更具體的目標。從2007年2月開始,讀書會改以《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趙超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及《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羅新、葉煒著,北京:中華書局,2005)二書中所收錄之魏晉南北朝墓誌作為主讀史料,要求成員們以更嚴謹的態度與作法進行史料研讀,並累積研讀成果。冀使成員們在例會研讀史料的過程中,能增加對新出土石刻文獻的熟悉度;同時也藉由墓誌文獻中龐大的歷史訊息,使成員在查考的過程中多面向地深化對中國中古史的理解。目前的釋讀工作已完成兩晉南朝及十六國部分,並已開始對北魏墓誌的釋讀工作。

自2007年起,本讀書會的活動情形更趨蓬勃,先是部分成員組成了以研究討論為主的「中國中古史討論會」。討論會與讀書會相互合作,先後舉辦了三次座談會與兩次研究合宿活動。從2008年3月開始,「中國中古史讀書會」亦與臺大歷史系「中國中古近世史領域發展計畫.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讀計畫」合作,目標在於將所累積的墓誌釋讀校注成果加以整理出版,俾供學界、論者參考指教。截至2011年4月,已有八篇墓誌釋讀校注成果刊載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詳見本文附錄。

2008年8月,本讀書會的成員們亦組團前往北京,參加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揭開與海內外同行交流的新頁。第三屆「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聯誼會」於2009年在武漢大學舉行,由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合辦。2010年則在臺灣大學召開第四屆會議(更名為「中國中古史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由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人文社會學科聯合主辦,本讀書會成員皆持續參與。

自2002年12月迄今,多年以來,這個由成員們自發參加、自力維持的讀書會,成員來來去去、時有變動,但八年多來長期持續參與者不乏其人。總體而言,本讀書會的成員人數是逐漸增長的,目前已從早期的十人左右,增加為此際的二十餘人;而成員們也不限於臺大歷史系出身,現今亦有來自清華大學歷史所、政治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一起參與讀書會活動。「中國中古史讀書會」成立以來雖篳路藍縷,但仍在成員們的堅持與努力下,持續進行學術研習交流活動,至今方興未艾。讀書會例會的氣氛輕鬆而無減嚴謹,討論熱烈又不失融洽。

 筆者忝為讀書會的一員,回顧讀書會組成以來的歷歷往事,有著無以言喻的感動。行文至此,衷心期盼這個讀書會能夠堅持下去,在有惠於成員們史學領域的學習交流之餘,也能以讀書會群體凝成的棉薄之力,對學界有所貢獻。

(原文轉載自《早期中國史研究》第一卷〔2009年7月,臺北〕,並經作者增訂)

附錄一:中國中古史讀書會成員

目前參與成員(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安泰、王萬雋、古怡青、李文仁、李志鴻、李龢書、吳修安、
林宗閱、林楓珏、林韻柔、邱建智、胡雲薇、胡馨怡、凃宗呈、
陳念煖、郭珮君、黃旨彥、黃彥儒、黃庭碩、黃富奎、曾堯民、
趙立新、蔡宗憲、劉永中、劉宏毅、劉牧菁、鄭娟芝、鄭雅如
曾經參與成員
江瑋平、吳立仁、吳政哲、吳鳳家、林欣儀、
林漢文、張季安、黃胡群、楊俊峰、廖宜方、鍾旻圜

附錄二:《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已刊載之墓誌釋讀校注成果

篇      名

作 者

期別

起迄頁碼

出版年月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計畫」簡介所附範例:
王閩之墓誌釋註

蔡宗憲

3

38-42

2009.5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二):溫嶠墓誌

林宗閱

4

23-28

2009.8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三):溫式之墓誌

林楓珏

5

53-58

2009.11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四):高崧及妻謝氏墓誌

吳修安

6

45-48

2010.2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五):晉隴西王太妃王氏墓誌

曾堯民

7

48-52

2010.5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六):謝球墓誌

邱建智

8

58-64

2010.8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七):王仚之墓誌

凃宗呈

9

60-64

2010.11

漢魏南北朝墓誌釋註(八):謝溫墓誌

劉永中、林宗閱

10

58-61

2011.4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歡迎投稿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 地址: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電話:886-2-33664702
本網站版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