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99.12.24 (五)胡明輝先生:法天之宮:清儒考證明堂的政治文化史意涵

公告日期:2010-12-21

 

  • 講 題:法天之宮:清儒考證明堂的政治文化史意涵
  • 主講人:胡明輝 先生(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歷史系)
  • 主持人:邱澎生 先生(臺大歷史系兼任副教授)
  • 時 間:99年12月24日(星期五)10:00 - 12: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介紹:

    法天之宮:清儒考證明堂的政治文化史意涵 (The Palace of Light: The Debate on a Symbol of Ruling Legitimacy in the Political Culture of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古制中之聚訟不決者,未有如明堂之甚者也。」這是王國維的一個深刻論斷。王國維所指這些參與聚訟的人,主要是清儒。清儒中,也並非所有人都對古制中的「明堂」產生興趣。本文要追問的是:到底是那些人對古制中的明堂產生興趣?他們為何對明堂產生興趣?他們聚訟不決的內容主要是明堂的建築結構,也就是明堂到底有多少個「堂」多少個「室」的問題。本文將這些爭議分為兩個層次做分析:(1)以朝廷三禮館為主所展開的討論,(2)以江南士人為中心所展開的爭論。三禮館的討論基本上企圖澄清明堂作為(1)政權合法性的象徵(2)祭天祭祖的太廟(3)出王政的所在。江南士人的討論以惠棟的《明堂大道論》為主。惠棟的說法鮮明地高舉漢學大旗,與朝廷三禮館形成對比。本文並繼續以戴震對惠棟的挑戰為主軸,說明戴震「五堂十二室」的技術性解讀,如何突破性地解決了這個爭論。最後,本文將再針對王國維何以忽略戴震的說法提出反思。


相關文件下載:胡明輝先生介紹

相關網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