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論會】99.11.25 (四)趙綺娜先生主講:觀察美國:臺灣訪客筆下的美國,1950~1970
公告日期:2010-11-11

 

  • 講 題:觀察美國:臺灣訪客筆下的美國,1950~1970
  • 主講人:趙綺娜 先生(臺大歷史學系副教授)
  • 主持人:方震華 先生(臺大歷史學系副教授)
  • 時 間:99年11月25日(星期四) 下午2:30至 4:3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摘 要:
       以14位在1950、1960年代接受美國政府在教育交換名義之下邀請到美國參訪的台灣社會菁英寫下來的回憶錄或見聞錄為研究對象,本研究要從當年受邀參觀訪問美國的台灣菁英們的著作中所呈現的美國形象。受邀之訪客不只觀察美國,也從他們各人的角度解讀所看到的美國社會的各種現象。那麼他們是如何解讀美國文化?美國政府是否達到了透過台灣社會菁英親身經歷美國社會的軟實力,進而產生對美國良好的印象,在台灣以中文建立美國正面的形象嗎?

       就國家宣傳工作而言,美國政府之邀訪大致上是成功的,受邀請的台灣訪客在見聞錄中記下,他們參訪美國之前對美國人和美國的印象與過去從電影與報章雜誌上,甚至在美國以外地方遇見得來的印象大大不同,而他們的印象大多是正面。過去他們也許對美國有些負面偏見,但是訪美之後,他們對美國的富庶印象深刻。他們筆下的美國人是彬彬有禮,對外國人友善、開放,對陌生人信任,毫無階級觀念,有公德心,守法,勤奮工作,也努力享受生活。美國國家雖然富強,物質文明發達,但也重視歷史文物,藝術文化等精神文明。他們對美國民主政治欣羡不已。他們也觀察到美國人對家庭、婚姻的重視。有台灣訪客注意到美國婦女不再以家庭為其唯一安身之處,她們吃苦耐勞,內、外兼顧。然婦女尚無法享有與男人一樣平等的就業機會。他們對美國的鼓勵消費,刺激生產的資本主義原則持有保留態度。但他們一般而言,認為美國的自由企業、租稅政策是可以創造每一個人在自由平等的環境,各自努力,促進社會進步與繁榮。工人有工會合法合理保障,不會亦不可能受到資本家不合理不合法的剝削,可以過優裕的生活。美國社會中的黑白種族問題,他們也對消除黑白的種族藩籬有期待。從這些台灣社會菁英所建構出來的美國形象,其實多是以自己文文化、經驗為基礎。美國政府冀望邀訪的台灣菁英們,可以讓他們對美國產生好印象,也許成功了大半任務,但他們如何解讀他們所看到的美國現象,卻不是美國政府所能掌控。



相關文件下載:無

相關網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