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本系周婉窈先生《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出版
公告日期:2010-01-11
台灣歷史圖說

《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

 

周婉窈 著
聯經出版公司,2009年12月,ISBN:9789570834895

唯一暢銷100,000冊的臺灣歷史最佳讀本!

★本書入選「東亞出版人會議」之「東亞一百冊」經典作品
★已翻譯成日文和韓文,兼及學術專業與普及性
★成為各級學校最受歡迎的臺灣史讀物及最佳輔助教材!



本書簡介

  本書係作者《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的增訂本。本書自一九九八年由聯經出版公司印行第二版以來,已逾二十餘刷,印數超過十萬。二○○三年刊行韓文版(新丘文化),二○○七年刊行日文版(平凡社),英文版預定於二○一○年出版。

  本書日文版,除了原書照譯外,增加「戰後篇」。此次中文增訂本,除放入「戰後篇」外,「本篇」另外加寫兩章。本書主要特色如下

一、本書從史前寫到一九九○年代,選取若干主題,擇要敘述,雖簡而不失其通貫性。
二、以臺灣島為歷史單元,人群方面則以原住民為敘述起點,且於往後的篇章中仍時見其身影,脫離漢人開發史觀,為臺灣史的書寫開創新局面。
三、本書配有許多圖片和圖表,文字和圖象互相補充,彼此參照,增加讀者琢磨流連的空間。

  增訂本篇幅比原書約增加一倍,含括戰後臺灣,相信有助於讀者理解當代種種現象的歷史根源。


作者簡介
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於一九九一年取得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報系,1989)、《海行兮的年代》(允晨,2002)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負責主編《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古典日文解讀法》等書,並發表論文數十篇。學術論著之外,作者亦出版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


增訂本自序

(本文轉引自周婉窈教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自序)

  一九九七年十月拙書《臺灣歷史圖說》出版,數月間售罄,翌年九月改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這本書受到讀者的青睞,現在還在市面上流通。回想這本書源起於一九九四年年底,感覺已經相當久遠了。當時,臺灣史甫擠身學院史學諸「領域」之林,研究方興未艾,財團法人霖英文化教育基金會捐助我的服務單位一筆款項,指定出版一本「老少咸宜」、「圖文並茂」的臺灣史的書。當我奉命執行此一工作時,坊間並無任何寫作模範可供參考,常有四顧茫然之感。為了撰寫這本書,除了著手進行研究,大量閱讀和收集圖文材料之外,我做了很多的思考。這些思考的結果大抵呈現在這本書中。

  如果說這本小書有比較突出的特色,那麼,我想大概有三方面。其一,本書從史前寫到一九四五年,選取若干主題,擇要敘述,雖簡而不失其通貫性。其二、以臺灣島史為歷史單元,人群方面則以原住民為敘述起點,且於往後的篇章中仍時見其身影,脫離漢人開發史觀,為臺灣史的書寫開創新局面。其三,本書配有許多圖片和圖表,文字和圖象互相補充,彼此參照,增加讀者琢磨流連的空間。當然,讀者之所以不吝惠顧,是否因為這些特色,就不是我所能得知的了。

  這次印行增訂本,主要增加了「戰後篇」,並在原來的架構中新加兩章。茲簡單說明其原由。拙書出版後,引起外國人士的注意,二○○三年刊行韓文版(新丘文化),二○○七年刊行日文版(平凡社)。韓文版進行編輯時,主其事者曾表示希望我加寫戰後到當代的臺灣歷史,因為對外國人而言,寫到一九四五年嘎然而止,無法滿足他們想掌握臺灣的過去和現在的需求。當時我迫於研究工作,抽不出時間,只好作罷。其後,日本的編者也提出同樣的要求,我也還是一樣忙碌,但是,心想兩個國外出版社都作此要求,可見實在有其必要。於是設法挪出時間撰寫戰後臺灣史,也因此日文版比中文版和韓文版完整,足足多出約三分之一的分量。這次出版中文增訂本,理所當然收入日文版多出來的部分。至於又比日文版多出來的兩個篇章,嚴格來說,不是增加,而是將一九九四年出書時原先擬訂想寫的,卻因時間不夠,不及寫的兩章補回來。這兩章是〈知識份子的反殖民運動〉和〈臺灣人的美學世界〉。事隔多年,現在來寫和當時若可寫成,自然很不同;不論如何,總是了了我一個小小的心願。

   臺灣史研究,在小書初版刊行以來,有長足的進步,史料不斷出土,論著推陳出新,在視野上也有很大的拓展,例如加入海洋史的觀點。如果說我們正站立在臺灣史研究邁向深化和提升的關鍵性時刻,或許也不為過。我的小書,在過去一紀能獲得國人的愛顧,並且因此而有機會走出臺灣,向世人介紹我們的歷史,這是我個人莫大的榮幸。今年十月底「東亞出版人會議」選出「東亞一百冊」,臺灣入選十五本,本書忝在名單上,我想這份光榮不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過去我們社會的集體努力;自由社會的在地多樣性,是世間的瑰寶。我們好不容易到達門口,不能自棄,也不能忘記以我們自身的經驗同情不得其門而入的人群。

   很久以前,曾有原住民人士讀了這本小書,在網頁上稱呼我為「原住民之友」,這比任何頭銜都讓我感到榮耀。但是這個原住民之友,實在對原住民族了解很有限。明年十月二十七日就是霧社事件八十週年紀念日了,我想像,我聽到從清冷的高山深谷中傳來三八式騎槍的子彈聲--莫那.魯道自我結束生命的槍聲。那麼遙遠,那麼不真切。或許明年此刻,我們能夠感覺多了解了一些。歷史是不斷面向過去的觀照和省思,它讓我們當下的「活著」具有時間的深度,且能幫助我們以清明之心思考未來的路徑。

  一本書能「做」出來,尤其是有大量圖片的書,是很多人協助的結果。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協助收集新增圖片的李幸真、施姵妏、黃琪惠、王淑津、陳慧先、許妝莊等六位女士;慧先並負責增訂本的一切聯絡工作,減省我很多力氣。聯經發行人林載爵先生始終給予我個人和這本小書最大的支持,也是我要特別致謝的。最後,我要向提供原書和增訂本圖片的人士和單位,增訂本工作團隊,以及原書美編林雪兒女士和謝吉松先生,致上深謝之意。名為「圖說」的書,圖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大家的協助,這本小書才獲得一個或許還稱得上多彩的生命。

        周婉窈
二○○九年立冬
於龍坡里芬陀利室


本書重要內容

本篇: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第一章 誰的歷史?
第二章 史前時代的臺灣
第三章 原住民與南島語族
第四章 「美麗島」的出現
第五章 漢人的原鄉與移墾社會
第六章 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
第七章 改朝換代
第八章 兩大反抗事件
第九章 殖民地化與近代化
第十章 知識分子的反殖民運動
第十一章 臺灣人的美學世界
第十二章 戰爭下的臺灣

戰後篇:後殖民的泥沼

第一章 二二八事件
第二章 「白色恐怖」時代
第三章 黨國教育
第四章 民主化、歷史記憶、我們的路


相關文件:無
相關網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