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學術演講 2020.12.30 公告
202117(週四)
邱澎生老師主講:貨幣經濟如何衝擊明清中國的工作倫理
 



邱澎生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官網)




 

  • 講 題:貨幣經濟如何衝擊明清中國的工作倫理
  • 主講人:邱澎生/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2017日(週四)上午10:20-12:1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演講簡介:
    十六世紀以後海內外長程貿易帶動明清市場經濟加速發展,白銀、洋銅、滇銅與私票、銀元陸續補充當時國內貨幣供給,多種行業的勞動工序也隨貨幣經濟產生更大變動。農村與城鎮聚集眾多雇傭工人,蘇州、松江棉布業自十七世紀末出現規模頗大的罷工,內地商人進入貴州、雲南雇傭本地少數民族從事販運木材與採礦、運礦工作,同時,江南更普遍出現由「夫婦併作」轉為「男耕女織」的家內勞動分工現象。雇工人數增加直接衝擊政府區別「良人/雇工/奴婢」的法律刑責分類並促成「雇工人條例」變革,白銀貨幣大量進入西南地區帶來族群關係變化,棉布工匠罷工促使地方政府加強保甲、宵禁並訂定工資與糧價連動各種「成案」,而「男耕女織」家庭手工業則衝擊社會風俗(如所謂「女工勤者,其家必興」、「蠶多那怕女兒多」)與地方行政(如所謂「每年四月(為蠶月),有司出示停徵、停訟」)。本次演講將簡介這些反映貨幣經濟衝擊明清工作習慣與勞動秩序的事例,並反思其如何可能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經濟制度變遷。

 

   
 相關連結:

 


本網站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 106319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 電話:+886-2-33664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