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
課程名稱:研究法導論(801 39100)
教學目標:本課程旨在介紹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的基本原則,為一導論性質的課程。課程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能暸解並學習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所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並藉實際的研究實例,引發同學研究的興趣,並能實際運用所習得之知識與方法,解答同學對人類行為、社會現象所存有的好奇與疑問。
授課學分:選修 二學分
負責教師:陳端容 助教授 (電話:2351-6478轉38;
duanchen@ha.mc.ntu.edu.tw)授課方式:本課程之進行以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並重,學生需於課前參考導讀大綱,閱讀教材,並踴躍參與課堂討論。每堂課後有一小作業,學生必須在下一次上課前完成,並帶至課堂上討論。學生需分組撰寫研究計畫書草案一份,於學期末於課堂上報告,課後修正後繳交以評量成績。
評分方式:課堂參與與作業 30%;期中考 35%;期末報告 35%
主要授課教材:
Shi, Leiyu (1997)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Methods, Delmar Publishers.(代號:HSRM)
參考授課教材:
上課時間:每週四下午 1:10 -3:00
上課地點:基醫 403 教室
課程大綱
2/21 課程介紹
2/28 放假
3/7 研究法是什麼?研究目的、類型與因果關係(HSRM,第1章)
3/14 什麼是研究設計與問題的提出?(HSRM ,第10章;第4章)
3/21 研究對象的觀察與測量:信度與效度(HSRM,第12章)
3/28 測量方法、操作化與測量工具(HSRM ,第12章)
4/4 春假
4/11 抽樣設計與方法(HSRM, 第11章)
4/18 調查研究法(HSRM, 第8章)
4/25 期中考
5/2 實驗及準實驗研究法(HSRM,第7章)
5/9 質性研究法(HSRM, 第5、6章)
5/16 評估研究(HSRM, 第9章)
5/23 資料處理與分析(HSRM, 第13章)
5/30 如何呈現與閱讀研究結果(課堂講義)
6/6 小組報告
6/13 期末考試
台大公衛學系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
研究法導讀大綱
一、研究目的、類型與因果關係 (3/1)
二、研究設計與問題的提出 (3/8)
三、研究對象的觀察、概念化、操作化與測量 (3/15)
四、測量方法與測量工具的設計(例如,問卷設計) (3/22)
五、抽樣設計與方法(3/29)
六、實驗及準實驗研究法 (4/19)
七、調查研究法 (4/26)
八、質性研究法 (5/3)
九、評估研究 (5/10)
十、資料處理與分析 (5/17)
十一、呈現與閱讀研究結果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