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皰疹病毒感染(Canine herpes viral infection)


摘要
在世界數個國家中,犬皰疹病毒可以從有不同臨床症狀的狗身上分離出來。主要的病原性是造成小於2週齡新生幼犬產生廣泛性、致命性與出血性疾病。在成犬隻,犬皰疹病毒則引起持續性的呼吸道感染,且常造成潛伏感染而間歇性排毒,藉性交傳染其他成犬或在生產時傳染新生幼犬。犬皰疹病毒有時也可以從感染犬舍咳(kennel cough)的犬隻分離出,但卻不是造成犬舍咳的主要原因。


前言
犬皰疹病毒於1965年在美國首次分離出。


病因
皰疹病毒其病毒顆粒為有封套形式(enveloped),直徑約150nm。套上有spike,約8nm,是一種peplomer (glycoprotein),其作用與抗原進出細胞了能力有關。其DNA genome是dsDNA,長度約120-240kbp,DNA外被fibrous的結構纏繞,會延伸出細絲牽於capsid的內膜上,懸浮其中,有固定功能。
新生幼犬經常在通過已感染母犬的產道時被動感染皰疹病毒,或接觸感染母犬的陰道分泌物或鼻分泌物而感染。水平傳播則發生在同胎新生幼犬之間,有報告指出在母犬子宮內也可傳染。在小於3週齡幼犬潛伏期約3-6天。


臨床症狀
感染的新生幼犬可能顯示出停止吸乳、持續哭嚎、腹痛、無食慾、呼吸困難、變得虛弱、抑鬱、軟且黃綠色糞便和鼻分泌物。皮膚出血瘀斑常出現於黏膜面和腹部鼠蹊交接處附近的皮膚。小腦受損有關症狀也可能在出生時發生。經常在出現臨床症狀後24-48小時死亡。在小於3週齡的感染幼犬其死亡率很高。在小於3週齡幼犬常會有低體溫的情況發生,這會增加感染的感受性。在3-5週齡幼犬皰疹病毒感染引起較輕微症狀且有較高存活率,但有些可能引起共濟失調或失明等神經症狀。


在成犬的感染,生殖道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大部分的感染都是不顯性的,偶而會產生陰道炎或陰莖頭包皮炎。成年母犬感染後在陰道黏膜會出現局部至廣泛性的水泡且分泌減少。成年公犬在陰莖與包皮黏膜也會有類似症狀。可能會導致繁殖障礙或習慣性流產。在成犬感染、有症狀出現時病毒會主動複製,有排毒情況發生且可藉性交迅速傳播。當症狀恢復時病毒不會主動複製,但仍會有持續排毒情況發生。


診斷
臨床診斷
初步的診斷主要是依據病史與臨床症狀。


實驗室診斷
在成犬的確診主要是依據病毒分離、血清力價為陽性,但是陰性力價並不能排除此病。


病理學診斷
肉眼病變
多發性瘀血或皮下出血可在嚴重感染的新生幼犬發現。
組織病變
通常可在腎、肝、肺和消化道發現出血病兆。在感染的器官細胞出現核內包涵體,通常出現在上皮細胞(可經由棉棒或抹片取得上皮細胞)。在出血區域可見點狀壞死。


致病機序
感染皰疹病毒後會造成病毒血症,病毒會在血管壁上進行複製。病毒複製所需的是和溫度約為33℃,換句話說,生殖道和上呼吸道的溫度適合病毒複製。在四週齡幼犬,下視丘的溫度調節中樞還未完全發育成熟,幼犬體溫的維持主要是依靠環境溫度和與母犬接觸,當幼犬有低體溫的情況發生時,會增加疾病感受性或是使感染更加嚴重。


治療與預防
感染新生幼犬的治療可經腹腔施打含有皰疹病毒抗體的血清(約1-2毫升)以降低死亡率,包含抗體的血清可由曾感染且已恢復的犬隻身上分離得到。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此病。母犬可經由初乳給於幼犬抗體。
如果此病演變為慢性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二次性細菌感染(ampicillin或trimethoprim)。
對於新生幼犬預後非常差。對於成犬此病較少引起死亡,但是可能會持續感染與成為慢性或慢性亞型症狀。
當犬之壓力過大時,可能有復發可能,症狀再次出現。無有效的治療。但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傳播。在成犬皰疹病毒的感染率低於20%。
幼犬需有適當保溫,避免低體溫的情況發生,可以降低犬皰疹病毒的感染。或者在幼犬感染早期適度提體溫,可以增加治療的機率。
 


建議瀏覽最佳解析度1024x768以上,
網頁維護日期2010/1/3 by 岳美萱醫師
上述網頁資料為林中天教授及獸醫眼科研究室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No citation without permission!”

Division of Veterinary Ophthalmology and Surgery, 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研究所 動物眼科與外科研究室 台大附設動物醫院 台北市基隆路3段153號

台北市大安區106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台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