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腫瘤性前列腺疾病
摘要
前列腺在公狗為唯一的副性腺,除了人及狗之外,一般動物鮮少有前列腺疾病的發生。在狗好發的前列腺疾病有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
cystic hyperplasia、Suppurative prostatitis & prostatic abscessation、Prostatic
cysts & paraprostatic cysts、Prostatic trauma、以及Prostatic Calculi等。
前言
前列腺在公狗是唯一的副性腺,在懷孕六週左右時由胚胎骨盆的尿道(pelvic
urethra)發育出來,出生時仍停留在腹腔內,直到兩個月大時才移至骨盆腔內,位於骨盆底的前側,成雙葉狀環繞在膀胱頸的近端尿道。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變大並有往前移的傾向,有些學者統計在四歲以後前列腺幾乎有一半位於腹腔,十歲以後則可能全移到腹腔內。除了人與狗外,其餘動物鮮少發生疾病。
在組織結構上以上皮細胞(epithelial cell)為主,其餘10%的部分則由基質(stroma: smooth muscle, fibroblasts,
and collagen)組成。它是一種複管泡腺體,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細胞多將其分泌的物質儲存在細胞質內,細胞質呈現濃染的嗜伊紅性且有立方至柱狀的細胞形狀。
分佈於前列腺的血管有源自內陰動脈(internal pudendal
a.)的前列腺動脈,由第二腰椎向腺體背側方穿入,尿道動脈及前後直腸動脈均有與之吻合,靜脈回流和尿道靜脈相連注入內腸骨靜脈(internal iliac
v.);淋巴液則注入腸骨淋巴結。神經控制有下腹神經(hypogastric n.)與骨盆神經(pelvic
n.)前者屬於交感神經系統,控制膀胱、前列腺與尿道,可刺激分泌上皮及收縮性的平滑肌,促使射精時前列腺液體的排出(但為short,cholinergic
innervation,與一般交感神經的adrenergic fiber 特性不同,只有motor
fiber是short,adrenergic);後者則源至骨盆神經叢的副交感神經(cholinergic innervation),可刺激腺體分泌的速率增加。
前列腺分泌的液體一般認為與受精率並無直接的相關性,但可構成精液的一部份,分泌量因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經分析可知:單獨刺激神經而分泌的前列腺液體為低張性、微酸性,含有較血漿濃度稍低的鈉、鉀、氯等電解質,且蛋白質含量也較低。因射精而主動分泌的液體則成等張性並含有較高量的蛋白質,鈉濃度與血漿相同,鉀、氯離子的濃度則較高。另外,較高濃度的鋅離子可能有助於維持精子的功能及抗菌能力;源自前列腺的酵素(arginine
esterase)則需靠androgenic hormone的刺激來調節,還有acid
phosphatase(在人可做為評估前列腺的marker),但這些酵素的角色尚未研究清楚。
以下將分別就好發的前列腺疾病作一簡介。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 cystic hyperplasia:
當狗的年齡增長時,前列腺會有自發的腫大變化,在腫大的情形壓迫到結腸、直腸,更甚至尿道時,各種臨床症狀也就隨之出現。早在1-2歲便會有此症發生,其盛行率隨著年齡成正比,到9歲時則達到95%。由組織學上的變化為依據看來,超過80%的6歲公狗有增生的情形;平均8.1-10歲期間,腫大的速率會加快,雖然腺體變大,但單位重量下的分泌能力卻是減退的。依照組織學的型態可將增生分為兩種:
1. Glandular hyperplasia
可能是初期的變化,從1-2歲開始出現,盛行的巔峰在5.1-6歲,以分泌構造(上皮細胞的數目及大小均增加)、平滑肌及較小而特殊的基質纖維母細胞增殖為主,使腺體結構有更複雜的分枝及更明顯的乳突皺摺。雖然重
量增加(正常的濕重約12-20克),但堅實度是正常的。
2. Complex hyperplasia
約在2-3歲出現,至8-9歲時有70%的狗會增生的情形,型態上則較多
樣化。各種囊狀、擴張的腺泡內充滿嗜伊紅性的物質,表面呈不規則形,在尿道周圍的囊較多。若有炎症反應則有淋巴球、漿細胞等會以叢狀或結
節狀聚集在基質,上皮層則有萎縮的變化,另外可能還有epithelial squamous
metaplasia。一般囊狀的增生其基質較腺體性的增生要明顯。此症發生的原因與荷爾蒙有關,因為早期去勢過的公狗就不會發生此一
問題,若給予testrosterone或estrodiol-17b還是會有此症發生,投予活化的細胞內雄性素(androgen)會引致腺體性增生,但荷爾蒙對囊性的增生所造成的影響則尚未有實驗上的證明。
a. 臨床症狀
便秘(constipation)、裡急後重(tenesmus)、出血性泌尿道分泌物、尿液滯留等。排便困難(dyschezia)的情形比排尿困難(dysuria)常見,且常因用力過度而導致會陰部赫尼亞(perineal
hernia)的發生。
b. 治療
以縮減前列腺的大小與紓解因骨盆腔管道受阻所產生的症狀為治療目標。前者的治療方式有二:
(1)去勢手術(castration):一般在2-3週後可紓解症狀,若3週後仍未改善症狀則需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2)動情素(estrogen):DES(diethylstilbestrol, 0.2-1.0 mg, q2-3 day,3-4
weeks)可縮減前列腺的大小,但副作用有骨髓的 抑制,以及squamous metaplasia導致滯留的囊泡形成等,使用上必須一併考慮。
紓解骨盆腔管道受壓迫的症狀主要有兩方面:
(1)治療便秘:low residue diet, bulk laxatives, and enemas。
(2)治療排尿困難:使用導尿管、密閉的集尿系統以及每隔幾天輔以外力擠壓膀胱助其排尿。
Suppurative prostatitis & prostatic abscessation
前列腺近端至尿道的正常菌叢是主要會引起發炎的種類(包括E,coli, Proteus, Staphylococci, Streptococci,
Pseudomonous),另有Brucella
canis感染或因睪丸炎、尿道發炎來的上行感染。正常的尿道防禦系統包括有排尿時機械性的沖刷、尿道的高壓區、尿道黏膜的表面特性、尿道的蠕動、及前列腺液所含的鋅離子等。若感染沒有很快的排除,則會導致化膿性前列腺炎的發生,細菌將於基質中增殖,而形成細小的膿瘍、聚小成大,也可能會破掉使膿液流入腹腔。
a. 臨床症狀
急性前列腺炎的症狀有嗜眠(lethargy)、食慾不振(anorexia)、發燒
fever)、尿液滯留及便秘,並且有膿樣或帶血的尿道分泌物。另外因後腹部或骨盆的疼痛而引起奇怪的姿勢。慢性的前列腺炎則可能蔓延到後腹部
或骨盆腔中,因靜脈、淋巴管流動受阻而可能會有後肢水腫的發生。如果 膿瘍破裂,則會引起急性腹膜炎。
b. 診斷
後腹部及直腸觸診有疼痛、前列腺變大且常呈不對稱形狀、有波動的觸感及化膿物質存在,有時還可摸到黏連與變硬的腺體;實驗室診斷可見呈現輕度的敗血症血液相(嗜中性球增加,且有核左轉;敗血性休克時則成leukopenia,不再生性核左轉)、黏膜充血並有脫水。由尿道分泌液、前列腺液體、精液及生檢抽取液(fine-needle
aspiration)分析可得到敗血性、化膿性的滲出液呈相;尿檢為血尿或膿尿。放射線學檢查可見前列腺變大,超音波檢查可評估腺體內空洞化的程度。
c. 治療
需要有力的抗生素持續的治療,若感染沒有完全排除則容易復發。抗生素的選擇由前列腺液體細菌培養及敏感性試驗的結果決定,但許多藥物無法穿過前列腺的表皮,因而不能達到有效濃度。(藥物穿透組織的能力受
到其pKa, lipid solubility, 及protein
binding等物理特性的影響)。第一線使用的抗生素有傳統的Trimethoprim-sulfadiazine或chloramphenicol,對慢性感染常使用的有效藥物則包括有aminoglycoside(對resistant
bacteria)與
quinolone類的抗生素,如口服的enrofloxacin(5 mg/kg)。一般持續使用3週
後停藥3-4天,再做一次尿液培養、抗生素敏感性試驗。長期使用Trimethoprim-sulfadiazine的副作用有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 folate deficiency, 或polyarthropathies等。有報告指出fluorinated quinolone類的抗
生素即能有效的穿透被感染的區域(因其分子量小和可達到細胞外液與細胞間隙間的特性),在組織的有效濃度(>MIC)至少可維持6小時以上。
去勢手術可幫助縮小腺體。若前列腺空洞的病變分佈廣泛,則通常對藥物治療沒有很大反應,此時應使用外科方法予以引流(gravity or suction
drains, fig. 2) 或切除(prostatectomy, fig. 3),對大型的膿瘍則可採用切除
法或袋型縫法(marsupialization, fig. 4)。在手術前應視病情不同給予適當的支持療法:預防敗血性休克可先給予輸液治療、類固醇及抗生素;針對
心律不整可用lidocaine, procainamide,或quinidine;另外還需監測病畜的血
糖與鉀離子的變化。術前進行無菌尿道插管可幫助確認尿道位置、促進手術區上皮與彈性的回復,並可監控排尿量。通常操作部位為後腹壁,必要時恥骨切開術(pubic
osteotomy)有助於暴露出較寬的手術區,但要小心閉鎖
神經;另外也可由會陰部進行手術。
Prostatic cysts & paraprostatic cysts
其病理機制尚未定論,目前有學者推論其形成乃因過度的squamous
metaplasia造成的管道阻塞,加上腺體組織的過度分泌引起囊泡形成並且內積液體;或因腺體內多孔洞的區域向腹腔、骨盆腔延伸的積液構造。另一種說法是由前列腺囊(uterus
masculinus, 是mullerian
duct的遺跡)的盲端長出且沒有直接與前列腺基質連接,所以可變的很大;典型的囊泡為卵形且內含淺黃至橘色,液體囊的內面平滑,偶有小樑或鈣化、軟骨等構造,但少有二次性的感染;一般由前方往後側膨大,可能造成會陰赫尼亞。
a. 症狀
並無特異性。排尿困難、尿失禁(incontinence)、尿液滯留的症狀較其他種前列腺毛病更為常見,食慾不佳(inappetance)、便秘、裡急後重,
及因骨盆疼痛的步行困難等情形也有。
b. 診斷
觸診可發現有後腹部的大腫塊;血檢無法診斷、生化學檢查則有氮血症、嗜中性球增加、ALKP值上升;尿檢正常、偶有潛血。放射線檢查可見有後腹腔的腫塊,成液體樣的密度或間雜有鈣化區域;使用positive-contrast
cystourethrography則有助於引導手術的進行。細菌培養為陰性反應;而生檢(fine-needle
aspiration)有紅血球的滲出液(另偶而可見有上皮細胞及炎症細胞)。
c. 治療
藥物治療只能紓解尿液滯留及便秘等問題;外科手術的目的在移除前列腺囊泡、縮小前列腺,或將囊內的液體引流。去勢後可降低前列腺的分泌功能,袋形縫法或暫時的引流管則可達到半永久的引流目的。
Prostatic trauma
因骨盆骨折或後腹部穿刺傷導致的後腹壁不全或撞傷所造成的創傷。包括有前列腺尿道的局部撕裂、前列腺及膀胱自腺體後膜狀尿道撕除及破裂傷等。
a. 臨床症狀
通常突然發生,並有後腹部的外傷與下泌尿道受創後的症狀。
b. 診斷
與下泌尿道創傷的評估原則相同,初步檢查尿道是否完整;也可做positive-contrast urethrocystography的檢查。
c. 治療
短期處置以插入導尿管,較小的傷口可在數天內痊癒完全、而大的傷口則需要施予探索性開腹術(exploratory laparotomy),再配合進行部分或完全的前列腺切除術處理。通常創傷後修復的效果在正常排泄及維持受精
力兩方面都需要持續的觀察。
Prostatic calculi
在狗極少發生,如有引起阻塞則可能導致囊泡性的前列腺病變。
 |
undefin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