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經濟系 林建甫
你只要隨便的拿起一本財務金融(Finance)的教科書,開宗明義一定會說,財務金融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枝。只不過,因為這一個分枝實在太大了,一來理論也吸引人,二來就業市場太好了,因此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味道。但追究其根源這兩者真的很多是相通的,了解了這一層,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財務金融與經濟學其實都在探討價格的問題,經濟學是廣泛的探討,財務金融當然就是在財務金融市場探討。經濟學是的研究,供給需求這一把剪刀,是基本哲學,但是財務金融因為「市場效率性」用供給需求的剪刀頗有緩不濟急。Stephen Ross 1976 年在 Journal of Business 說:不可套利(no arbitrage)統一了財務金融的分析。就一語道破因為「市場效率性」,大量金錢可以彈指之間把套利機會抹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就因此而發揮到極致。
在統計的思維裡面,誤差是在所難免,所以才會有「信賴區間」的產生。但因為「效率市場」的威力,任何偏差可能,都會消失。現貨市場、期貨市場、衍生性商品市場,如果有一個組合可以讓你套利,那套利機會也會很快消失,還是回到不可套利。因此在財務金融市場中現貨市場、期貨市場、衍生性商品市場就可以結合的非常緊密,偏差、誤差就會消失。所以使用的數學工具就是微分方程、部份微分方程。這就是為什麼九零年代初期,華爾街剛開始發展選擇權、權證,雇用一大堆學火箭的物理學家、數學家。想想看,要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火箭打太用力,消失於外太空;太小力,被地心引力吸下。一定要拿捏的剛剛好。所以在Black-Sholes 的買權定價公式裡,沒有標準差。買賣權評價說(put-call parity)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也因為「效率市場」的廣泛性,財務金融的理論牽涉很多一般均衡的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本來是探討經濟體系均衡是否存在、穩定,是資本主義的上層思考。現在因「效率市場」的威力,將此一本來很枯燥,高度抽象數理分析的領域,生動活潑起來。
要不要發展財務金融系上一直也有討論。過去曾有老師認為經濟界龍頭老大芝加哥大學的經濟系並沒有財務的課,我們應守本分,做一般經濟系做的事。我的看法是芝大的商學院就在旁邊,兩邊交流非常密切。全世界目前對學財務金融學生有超額需求,而學一般經濟是超額供給,因此實在需要適度調整,為系上同學找出路,也為國家培養人材。而因為經濟的訓練較紮實,轉到業界工作,事後表現也都很好,但是就職第一步就是有門檻,較困難。適度的調整也算是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走學術的路經濟系的訓練較嚴謹,當然有比較利益。但是目前經濟學的博士也是有超額供給,相形之下,財務或是一般商科還是超額需求,(短期間很難消失),因此系上還是應該調整。下學期開始,本系除了與財金系有更多的合作外,也推出一連串財務經濟學,投資學,投資組合,財務工程的課程,請同學拭目以待,更歡迎同學選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