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敦煌寫卷發現,湮滅千載之唐代曲子詞遂得重現人世。據此資料,可窺見詞之早期風貌,詞學上之若干懸案,亦可得以澄清。其有助於詞史之研究,自不待言;而作品內容則兒女之情懷、閨婦之怨思、邊民之心聲、遊子之悲吟、伎女之感慨、醫生之歌訣等,包羅萬有,洵為當時社會之實錄,且其文辭質樸,情意真率,深富民間文學清新動人之氣息,就文學價值言,尤為難得之瑰寶。唯因曲辭歷經轉抄,寫卷者亦率為閭里書手,故俗體連篇,訛字滿紙,更時有脫漏倒乙,是以頗有轇轕難識,甚或無法卒讀之感。是故出世迄今八十餘載,仍未獲致應有之重視,乃知校訂整理,實為首要之務也。
  本書取材,僅以「曲子詞」為限,而盡量求全,除《云謠集》外,凡合乎傳統所謂「詞」之性質者,悉為博取兼收,全書共收一百七十六首,除收錄已見於一般敦煌曲辭集者外,並致力蒐求新增曲子資料。由於《云謠集》於敦煌寫卷中自成單位,故列之為上編;下編收錄新增及殘缺嚴重之曲辭;餘者悉列入十編。書名定為「初編」者,乃因敦煌曲辭迭有發現,本書所收,僅為目前已經發現者,而其中無法索解者亦所在多有,仍需續作訂補也。
  在編排方面,本書為保持寫卷原貌,特按卷子排列。且於詞前之調名,亦盡量存其舊觀;若因原卷錯漏,不得不更動者,則一一予以注明。再者,敦煌曲辭中,未記調名或其詞調後世失傳,致無法參訂者,為數甚多,故如何判定調式,與其韻協之關係至巨。故本書於校訂文義之外,又兼定其韻協,每首正文之中,以「◎」號標示韻腳所在。至其原詞脫漏訛誤,或調式邈不可知,致其韻協難以遽定者,則謹守闕疑之義,僅以「。」號作為句讀。
  又本書宗旨以求真為主,故凡原卷可通者,悉從原卷,諸家校釋雖或詞義較勝而顯非其真者,一概不取;原卷難通,無法校訂者,則存其舊以俟通博。書後並附有「諸本輯校曲子詞對照表」、「詞牌及原卷號碼對照表」、「斯卷伯卷所錄曲子詞表」,俾使參考。

敦煌曲子詞斠證初編,東大圖書公司1-372面,民75.5
林玫儀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