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仁(Chang  Yi-Jen)
出生年:民19(1930)
最高學歷:臺大中文所碩士(195906)
現職:臺大中文系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古籍訓詁、語文學、史學、晚唐詞
曾開設課程:訓詁學、溫韋詞、花間詞、左傳國語比
       較研究、左傳、溫庭筠詞研究、韋莊詞
       研究、國語、國語研究、詞選、古籍導
       讀

一、歷年學術著作:(依發表年月排序)

A.期刊論文

1. 張以仁,論國語與左傳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3本,頁233-286,1962年。(收入《國語左傳論集》)

2. 張以仁,從文法語彙的差異證國語左傳二書非一人所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上冊,頁333-366,1962年。(收入《國語左傳論集》)

3. 張以仁,讀史記會注考證札記(一),大陸雜誌,26卷12期,頁375-376,1963年。

4. 張以仁,與徐復觀先生談「仁」,文星,71期,頁13-15,1963年。

5. 張以仁,村姥姥是信口開河──談談李辰冬教授對詩經作者的新發現,文星,74期,頁37-43,1963年。

6. 張以仁,緯書集成「河圖」類鍼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5本,頁113-133,1964年。(收入《中國文學論集》)

7. 張以仁,關於左傳君子曰的一些問題,孔孟月刊,3卷3期,頁29-30,1964年。

8. 張以仁,淺談「陰陽對轉」,聯合報副刊,1964年8月11日。

9. 張以仁,讀史記會注考證札記(二),大陸雜誌,29卷1期,頁13-17,1964年。

10. 張以仁,國語札記(一),大陸雜誌,30卷7期,頁229-232,1964年。

11. 張以仁,晉文公年壽辨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上冊,頁295-307,1965年。(收入《春秋史論集》)

12. 張以仁,戰國冊札記(一),大陸雜誌,31卷6期,頁197-201,1965年。

13. 張以仁,戰國冊札記(二),大陸雜誌,31卷7期,頁241-244,1965年。

14. 張以仁,讀史記會注考證札記(三),大陸雜誌,32卷6期,頁186-187,1966年。

15. 張以仁,論語札記,大陸雜誌,33卷1期,頁5,1966年。

16. 張以仁,「告」字探源,大陸雜誌,33卷4期,頁109-111,1966年。

17. 張以仁,讀中華五千年史春秋史前四章,思與言,4卷1期,頁44-46,1966年。

18. 張以仁,經傳釋詞的音訓問題,韓國中國學報,第五輯,頁43-47,1966年。

19. 張以仁,有關「對」字的一些問題,大陸雜誌,33卷7期,頁212-214,1966年。

20. 張以仁,國語虛詞訓解的商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7本上冊,頁389-419,1967年。

21. 張以仁,經傳釋詞諸書所用材料的時代問題,大陸雜誌,34卷2期,頁50-52,1967年。(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22. 張以仁,國語札記(二),清華學報,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下冊,頁806-916,1967年。

23. 張以仁,古書虛字集釋的假借理論的分析與批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8本,頁233-245,1968年。(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24. 張以仁,經傳釋詞諸書訓解及引證方面的檢討,中央圖書館館刊,2卷1期,頁37-55,1968年。(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25. 張以仁,由廣韻變到國語的若干聲調與聲母上的例外,大陸雜誌,37卷5期,頁19-28,1968年。

26. ,讀史記會注考證札記(四),大陸雜誌,37卷6期,頁32-34,1968年。

27. ,讀史記會注考證札記(五),大陸雜誌,38卷5期,頁14-18,1969年。

28. ,經傳釋詞補、經傳釋詞再補以及經詞衍釋的音訓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9本上冊,頁45-49,1969年。(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29. 張以仁,國語辨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0本下冊,頁613-624,1969年。(收入《國語左傳論集》)

30.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序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卷3期,頁535-537,1969年9月。

31. 張以仁(與丁邦新合撰),在謠諑紛紜中緬懷徐高阮先生,新夏月刊,8期,頁4-6,1970年2月。

32. ,「形訓」的歷史淵源及其在訓詁方法上的地位,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卷6期,頁28-29,1970年6月。(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33. 張以仁,「讀如」「讀若」「讀為」「讀曰」與「當為」,大陸雜誌,41卷3期,頁26-27,1970年8月。(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34. 張以仁,訓詁學的舊業與新猷,東方論壇,4卷4期,頁41-46,1970年10月。

35.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1),孔孟學報,21期,頁173-194,1971年4月。

36. 張以仁,從虛字訓解源流談到助字辨略與經傳釋詞,東方雜誌,4卷11期,頁38-39,1970年5月。

37.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2),孔孟學報,22期,頁201-232,1971年9月。

38. 張以仁,說文「訓」「詁」解,文史季刊,2卷1期,頁9-15,1971年10月。(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39. 張以仁,國語舊音考校序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2本第4分,頁563-569,1971年。

40. 張以仁,國語舊音考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3本第4分,頁673-726,1971年。

41. 張以仁,莊子山木篇「王長」釋文疏義兼駁俞樾,中華文化復興月刊,5卷1期,頁26,1972年1月。(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42.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3),孔孟學報,23期,頁247-277,1972年4月。

43. 張以仁,國語集證卷之一(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4卷1期,頁89-152,1972年7月。

44. 張以仁,從若干有關資料看訓詁──詞早期的涵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4卷1期,頁83-88,1972年7月。(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45. 張以仁,國語集證卷之一(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4卷2期,頁153-226,1972年9月。

46.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4),孔孟學報,24期,頁275-303,1972年9月。

47.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5),孔孟學報,25期,頁173-207,1973年4月。

48.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校(6)──吳語,孔孟學報,26期,頁197-216,1973年9月。

49. 張以仁,從國語與左傳本質上的差異試論後人對國語的批評(上),漢學研究,1卷2期,頁419-453,1973年12月。(收入《春秋史論集》)

50. 張以仁,從國語與左傳本質上的差異試論後人對國語的批評(下),漢學研究,2卷1期,頁1-22,1974年6月。(收入《春秋史論集》)

51. 張以仁,聲訓的發展與儒家的關係,總統蔣公逝世週年論文集,中央研究院編印,頁1203-1221,1976年。(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

52. 張以仁,國科會人文組推動專題研究工作的回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卷1期,頁7-14,1977年1月。

53. 張以仁,鄶亡於叔妘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卷1期,頁1-14,1978年3月。

54. 張以仁,國語舊注範圍的界定及其佚失情形,屈萬里先生七十榮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129-139,1978年。(收入《國語左傳論集》)

55. 張以仁,鄭國滅鄶資料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卷4期,頁615-643,1979年12月。(收入《春秋史論集》)

56. 張以仁,國語集證卷二(上),周語中卷第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卷4期,頁593-606,1980年12月。

57. 張以仁,從司馬遷的意見看左丘明與國語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2卷4期,頁651-680,1981年12月。(收入《春秋史論集》)

58. 張以仁,論語詞的演變,中國國學,第十輯,1982年。

59. 張以仁,淺談國語的傳本,孔孟月刊,21卷3期,頁21-23,1982年11月。

60. 張以仁,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邵德潤,中外文學(紀念李清照學術討論會專輯),13卷5期,頁38-68(附錄:評張以仁,頁69-77) ,1984年10月。

61. 張以仁,國語韋注商榷,孔孟月刊,23卷3期,頁36-37,1984年11月。

62. 張以仁,李白憶秦娥,中央日報文藝評論,22期,1984年8月。

63. 張以仁,讀詞小識,臺大中文學報,創刊號,頁139-150,1985年11月。

64. 張以仁,不問馬,高雄市紀念孔子誕辰特刊,頁11-12,1987年9月。

65. 張以仁,試從密處說溫詞,臺大中文學報,2期,頁103-105,1988年11月。

66. 張以仁,淮南高注「私鈚頭」唐解試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卷4期,頁995-1013,1988年12月。

67. 張以仁,試釋溫飛卿「夢江南」詞一首,文史哲學報,37期,頁25-31,1989年12月。

68. 張以仁,溫飛卿詞舊說商榷,臺大中文學報,3期,頁99-131,1989年12月。

69. 張以仁,溫飛卿詞舊說商榷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期,頁135-180,1991年3月。

70. 張以仁,「花間」詞人薛昭蘊,臺大中文學報,4期,頁81-85,1991年6月。

71. 張以仁,溫飛卿「菩薩蠻」詞張惠言說試疏,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期,頁185-197,1992年3月。

72. 張以仁,「花間」詞人皇甫松,文史哲學報,39期,頁1-14,1992年6月。

73. 張以仁,試釋薛昭蘊〈浣溪沙〉詞一首,臺大中文學報,5期,頁119-124,1992年6月。

74. 張以仁,從鹿虔扆的「臨江仙」談到他的一首「女冠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期,頁197-207,1993年3月。

75. 張以仁,試論孫光憲的四首「楊柳枝」,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期,頁161-176,1994年3月。

76. 張以仁,試釋皇甫松〈夢江南〉之一,臺大中文學報,6期,頁13-19,1994年6月。

77. 張以仁,「花間」詞舊說商榷,漢學研究,13卷1期,頁207-221,1995年6月。

78. 張以仁,試論皇甫松的兩首「浪淘沙」,臺大中文學報,9卷,頁31-42,1997年6月。

79. 張以仁,「花間集」中的非情詞(上),文史哲學報,48期,頁57+59-93,1998年6月。

80. 張以仁,「花間集」中的非情詞(下),文史哲學報,49期,頁79-110,1998年12月。

81. 張以仁,從若干事證檢驗溫庭筠的生年之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4本第3分,頁507-525,2003年9月。

82. 張以仁,從溫庭筠〈歸國遙〉「小鳳戰篦金颭艷」句五家注的討論談到注解的態度與方法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3分,頁423-443,2004年9月。

83. 張以仁,從溫庭筠〈定西番〉之一的題旨談到若干相關的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5期,頁1-24,2004年9月。

B.會議論文

1. 張以仁,訓詁與華文教學的關係,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1991年全美華文教師學會年會宣讀,1991年11月24日。

2. 張以仁,溫庭筠詞中的女性稱謂詞彙,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史丹福大學中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基金會,中研院文哲所,行政院國科會主辦。收入《中研院文哲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1999年8月21日。

C.專書及專書論文

1. 張以仁,國語虛詞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五十五,共254頁,1968年。

2. 張以仁,國語斠證,臺灣商務印書館,共332頁,1969年。

3. 張以仁,國語引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共850頁,1976年。

4. 張以仁,春秋鄭人入滑的有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頁515-536,1978年。(收入《春秋史論集》)

5. 張以仁,國語左傳論集,東昇出版事業公司,共227頁,1980年。

6. 張以仁,國語舊注輯佚的工作及其產生的問題,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543-570,1981年。

7. 張以仁,鄧曼亡鄧之說的檢討,臺靜農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204-222,1981年。(收入《春秋史論集》)

8. 張以仁,中國語文學論集,東昇出版事業公司,共248頁,1981年。

9. 張以仁,《國語》舊注的輯佚工作及其產生的問題,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1982年。

10. 張以仁,晉文公年壽問題的再檢討,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商務印書館發行,頁65-108,1985年。(收入《春秋史論集》)

11. 張以仁,鄭桓公非厲王之子說述辨,毛子水先生九五壽慶論文集,頁507-544,1987年。(收入《春秋史論集》)

12. 張以仁,孔子與春秋的關係問題商榷,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頁91-121,1989年。(收入《春秋史論集》,題目改為:孔子與春秋的關係)

13. 張以仁,春秋史論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共409頁,1990年。

14. 張以仁,溫庭筠兩首〈女冠子〉的訓解與題旨的問題,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1993年6月。

15. 張以仁,花間詞論集,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中國文哲專刊13,共296頁,1996年。

16. 張以仁,從毛先舒的《填詞名解》談到〈南歌子〉的調名,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529-548頁,2002年11月。

17. 張以仁,〈花間集序〉的解讀及其涉及的若干問題,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43-176頁,2002年12月。

D.技術報告

二、其他著作:

1. 張以仁,釋詩螽斯「薨薨」,幼獅學誌,4卷,頁1-11(收入《中國語文學論集》),1965年。

2. 張以仁,也談「反切」,中央日報副刊,1966年1月29日。

3. 張以仁,從「乃覺三十里」談到訓詁,中央日報副刊,1968年8月15日。

4. 張以仁,論詞義的種類,幼獅學誌,16卷4期,頁79-91,1981年。

5. 張以仁,涵怡集,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共63頁,1998年。(其他單篇創作包括小說、散文、詩詞刊載於報刊者百篇以上不煩備載。)

三、學術獎勵及榮譽:

1. 1970年,獲菲華中正文化優等著作獎。

2. 1987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

3. 1988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4. 1990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5. 1992、1993年,擔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講座。

6. 1994年,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

四、其他:

1. 19981年2月22日,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擔任第二場討論會之主持人。

2. 1999年05月14-16日,第六屆國際暨第十七屆中華民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中文系與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聯合主辦,擔任5/16第十場:座談會主持人 。

3. 1990年8月20-22日,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史丹福大學中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中華哲學與文化研究基金會,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辦,擔任主講人。

4. 1999年10月23-24日,中國古典文學國際會議(紀念聞一多先生百歲誕辰),清華大學中文系主辦,擔任討論會主持人 。

5. 2002年6月29日-7月1日,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主辦,擔任主講人。

6. 2004年3月12-13日,第三屆國際暨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與中文系合辦,擔任主持人。

7. 2004年11月19-20日,東亞語文學與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擔任主持人。

8. 2004年8月30至2007年8月30日,中央研究院續聘為中國文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