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八十一目一百篇,各序前後相顧為文,原自為一編,繫綴《尚書》全經文末。自偽孔氏欲〈書序〉與本經之篇文相附近便檢,始條引〈書序〉使各冠經篇之首,而唐陸德明、孔穎達主《偽孔傳》守其法度,弁序經耑,《尚書》古板本體式,遂鮮為人知用矣。今討其源,證後本之失。
  朱子訓解諸經略備,獨《尚書》僅有散篇論著今存。其疑〈書序〉,謂乃周秦間低手人作,去〈書序〉讀《尚書》,因據〈書大序〉所稱〈書序〉原自為編及古籍序文例總繫全書之末,力主掃〈書序〉合為一編置之全經之後,渠於朋友講習、學堂開課,歷申此義,而其臨漳所刊《書經》,即復古本之舊,〈書序〉板卷總殿本經之後,且條辨其得失,作《書序辨說》,猶其早年所作《詩序辨說》,原書至明晚葉猶存未佚。今求之文獻,明其存逸。
  朱子晚年命弟子蔡沈撰《書集傳》,親與仲默討論經義,口授指畫,與議定綱領體式,決定采用眾家,誨以《書》解重在探見古帝王之心,以成治道,而章句文義次焉,又教以〈書序〉不可信,須自經篇之首除去,統歸經末,且授之以所撰《書序辨說》。治經學者多不知,今予確證。
  蔡沈既受命,用功十年,書成,遵師法末總附〈書序〉,逐序辨正,為《書序辨說》一卷。宋淳祐七年蔡氏家寫本、十年上饒郡學刊八行本、南宋刊八行本、宋刻八行本、元建刊本、元刊本、明初葉建刊黑口本、明刊《書經大全》本、明嘉靖贛州刊巾箱本,乃至清《欽定書經傳說彙纂》本,都以《書序辨說》板殿諸經後;俗刻本變亂舊製,今詳予考正。
  朱蔡疑〈書序〉識見淺陋,非孔子作,因變置之經末,復聖經原典之舊,亦使諸儒之〈書序〉解說不再淆亂本經,直疑其書偽作當黜如偽古文二十五篇矣。顧卒不敢遽將偽古文經移置今文經廿九篇之後,如變置〈書序〉於經末然,而但各於篇題下分別注明「今古文有無」字,以為區別而已。至元吳澄,大申朱蔡意,倣二家將〈書序〉改殿經後之表示疑偽作法,將偽經及〈書序〉亦悉總置今文經後,但註今文真經,於偽經及〈書序〉並不為解說。自來辨《偽古文尚書》者,於吳氏受朱蔡《書序辨說》板本影響,並無人指出,今特亦表述之於此 。

 

  朱熹蔡沈師弟子《書序辨說》板本徵孚                    經學研究論叢第3輯37-80頁 民84.4.
 程元敏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