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君奭篇「在昔,上帝割申勸寧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三句,其「在昔」或作「昔在」;「上帝割申勸寧王之德」或作「周田觀文王之德」,而漢博士讀為「厥亂勸寧王之德」。自漢至今,異說百般。本文以三萬餘言四大章若干小節討論三句之異文、義理:自兩漢經學歷史觀察,知博士讀《尚書》「割申勸寧王之德」為「厥亂勸章王之德」非讀《禮記》〈緇衣〉所引「周田觀文王之德」,遂定孔疏以下說皆誤。考古文字學,如周當作害,曷也;申,偽作田,申義再也;而勸寧當作觀文,亦傳寫訛字。寧王為文王之誤,清字學家倡首,但未及取文武事蹟予以證實,本文由《尚書》、《詩經》、彝銘、子史、傳注考徵文王始以盛德受天命立周,而武王則否,因定此寧王的是文王;復通考〈君奭〉前後文,斷此一篇之中或作文王、或作寧王,寧王即文王,寧是寫誤。至割申博士為何讀為厥亂,作者考亂為率之誤,《尚書》它例甚多;率、申漢代讀音一在脂部一在真部,可對轉,故有異讀:此作者重大創發。總之,此三句經文當正作「在昔,上帝割申觀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而正譯為「在昔,上帝何為再三觀察文王之德行?由於將降授滅殷立周之命于其身也」。

 

  《尚書》君奭篇「在昔上帝割申勸寧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新證      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63-202面 民78.12
 程元敏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