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探討方式討論《莊子》書中「魚」字所隱含深意。
  首先闡述「魚」與「道」關係所在。「魚」不僅可象徵「藏道」(「藏身於道」或「藏道於身」皆可);亦可象徵「道」之無定相--不拘物之大小;甚至可象徵「道」之「無言」--「不言之言」或「言而不言」。
  其次討論莊子本人與「魚」之密切關係。莊子與惠子立於濠梁上辯論時不僅自認「吾」知「魚」(見〈秋水〉篇),且於向監河侯貸粟時又以鮒魚自比(見〈外物〉篇),可見關係密切之一斑。此外又能於上述文中隱約看出有寄「吾」於「魚」之意,但屬於隱喻性暗示而已。
  第三階段由反切上下字、諧聲偏旁以證古代「魚」「吾」音同,並舉古書、古器物等例證肯定二者可相互假借。
  莊子以「得魚忘荃」喻「得意忘言」,又作「意」不可「言」傳,「語有貴也」論說。前者含「得魚」即「得意」隱喻,後者寓「語」貴於「.言」暗示,且「語」從「吾」得聲,因而「魚」「語」關係也可提昇,此為第四節主旨。五節牽入「寓」字,使魚、吾、語、寓合而為一。
  莊子「寓」言之「語」,乃千載隱謎,「魚」「吾」之辯,已萬戶傳誦,強為之解,豈非佛頭又著糞乎!

《莊子》魚喻試解 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上)
323-355面 民74.6

金嘉錫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