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古文運動而言文統觀殆其理論基礎之中心,則對文統觀變化的了解,應有助於吾人分別掌握唐、宋兩代古文運動的演變情形,以及考察出二個運動之間的關係。本文寫作的目的正是企圖闡明此一意義。
  方法上,本文先行分別考察唐、宋兩代古文運動的文統觀,並隨時分析其所顯示的意義--這一點是用來與運動本身演變過程做印證,闡明前述的第一個假設;然後分析兩代文統觀的同異--這一點是用來佐助了解兩代運動間的關係,闡明前述的第二種假設。
  本文的結論為:從文統觀考察,可知唐人對文章的要求自始雖言「道」,卻不廢「文」,且迅速傾向於重「文」;宋人則先重「道」,而後「文」「道」兼重,而後傾向重「文」。故唐代古文運動自始即展示其文學性,獨孤及以下日益濃厚,到韓愈遂成強烈修辭主義;宋代古文運動則不然:歐陽修以前,文章改革的目的在求儒道振興與教化推行,到歐陽修始從藝術觀點要求文章,再發展到蘇軾以下,益往而不返,遂擺落儒道,成為文學性運動。
  其次,宋人列入文統的人物不出唐人範圍,宋人又尊韓--可見二者相承之血緣關係;唐人始終一貫有重「文」傾向,宋人則強烈重「道」,至歐陽修始漸重「文」,則又顯示了二者性質的差異 。

 

   唐宋古文運動中的文統觀                           中外文學14卷1期4-28面 民74.6
 何寄澎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