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學者,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同時也是具有開創性的思想家。蘇軾在〈王安石贈太傅制詞〉中說安石「少學孔、孟,晚師瞿、聃。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百家之陳跡,作斯新人。」雖說「少學」、「晚師」二語猶可商榷,但對王安石的學術成就,基本上是相當肯定的。王安石是「儒而有為」者,深受孔孟的影響,也竭力提倡孔孟之學。但與其他宋代儒者不同的是,安石在學術上並不「獨尊儒術」,排斥儒家以外的學術。相反的,他對諸子百家採取的是兼容並蓄的包容態度,不僅佛、道,其他各家亦復如此,所謂「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一語,對王安石治學而言,應是最恰當的描述。 王安石雖然是個儒者,但是佛、道兩家對他也有相當的影響,他曾說「予少時,客遊金陵,浮屠慧禮者從予遊。予既吏淮南,而慧禮得龍興佛舍,與其徒日講其師之說。」可見安石年輕時即與佛徒有所來往,不會遲到晚年才受佛教薰陶。至於道家方面,雖然沒有類似的證據足以證明王安石很早就與道家學者有所交往,但他嘗自云:「墨翟真自苦,莊周吾所愛」,《臨川先生文集》中涉及道家之處不在少數,並有專文論述老、莊。除此之外,安石曾注《老子》一書,更可見他在道家典籍上所下工夫之深。凡此種種,都足以說明安石與道家關係非淺,而道家思想對他有某種程度的影響,也是可以想見的。本文之作,主要即在此一認知下,探討王安石思想中的道家成份,並且檢討安石在接受道家思想的同時,如何將其轉化為本身的思想,進而架構完成個人的思想體系。

 

 

王安石思想與道家的關係

《道家與道教•第二屆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道家卷)》,廣州市:廣東人民出版社,464-481頁   民90.09

 夏長樸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