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述前人對《易》《老》相通之看法。發現主此說者,或失之太簡,或出語混含;或僅作形式上之比附,或強求字面上之雷同;或則《周易》經傳不分,反謂《老子》出於《易傳》;或僅注意《老子》與《易》傳之片面關係;或竟忽視《易經》對《易傳》之直接影響而誤歸諸《老子》;甚或本末倒置,乃謂《易經》著成於老、孔之後:皆未能探本求原,率為鑿空之論。反對《易》《老》相通者又僅針對何晏、王弼以作評論,且未能從實質上否定二者之關係,亦有欠持平。   第二部分論研究《易》《老》關係應有之三種觀念:一、注意《周易》經傳之時代差異,以經傳分別與《老子》比較。二、應注重《老子》與周 易》經傳之實質上之關係,並避免強為牽合。三、研究《老子》與《易》 之關係時,應注意其某一思想是否同源於《周易》本經。   第三部分探討《易》卦對《老子》書之影響;發現《老子》「物極必反」、「尚謙」、「取後」、「居下」等思想皆祖自《易經》。   第四部分探討《老子》書對《易傳》之影響。《易傳》中之《彖傳》、《繫辭傳》受老學影響最深,如三傳中對宇宙之形成及道之恆久性等問題,多與《老子》如出一轍,而《繫辭傳》中之「清靜無為」之觀念,,更是老學之精義。   第五部分為餘論,探討與「《易》《老》相通」有關之三事:一、《易》《老》二書相通之原因,二、王弼以《老》解《易》之是非,以作為全文之殿。

《老子》書與《周易》經傳之關係 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上)271-321面 民74.6

黃沛榮先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