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Tseng Yong-yih)
  出  生  年:民30(1941)
  最高學歷:國家文學博士﹙197109﹚
  現        職:臺大中文系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戲曲、俗文學、詩歌、民俗藝術
  曾開設課程:詩選、俗文學、戲曲專題、韻文學專題、俗文學專題、關
                         漢卿研究


一、歷年學術著作:(依發表年月排序)

A.期刊論文

1. 曾永義,說磬,中國文字,18冊,頁59-84,1965年12月。

2. 曾永義,鄉飲酒禮音樂演奏的概況,孔孟月刊,5卷3期,頁14-16,1966年11月。

3. 曾永義,洪昇生平資料考――附洪昇年譜,幼獅學誌,5卷2期,頁1-58,1966年12月。

4. 曾永義,洪昇的著作,出版月刊,24期,頁21-22,1967年5月。

5. 曾永義,楊貴妃故事的發展,現代學苑,4卷6期,頁15-22,1967年6月。

6. 曾永義,明雜劇體製提要,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期,頁759-784,1968年11月。

7. 曾永義,洪昉思年譜,中山學術文化集刊,3期,頁825-941,1969年3月。

8. 曾永義,關於變文的題名、結構和淵源,現代文學,38期,頁191-220,1969年7月。

9. 曾永義,岳陽樓及其他題材相同的雜劇,中山學術文化集刊,4期,頁695-702,1969年11月。

10. 曾永義,黃韻珊的帝女花,現代學苑,6卷11期,頁15-21,1969年11月。

11. 曾永義,春秋戰國時代貴族車馬考,中國學術文化集刊,6期,頁747-798,1970年11月。

12. 曾永義,徐渭及其雜劇「四聲猿」,思與言,8卷6期,頁26-33,1971年3月。

13. 曾永義,明代戲劇發展的原因,現代學苑,8卷6期,頁12-16,1971年6月。

14. 曾永義,西施故事志疑,現代文學,44期,頁84-90,1971年9月。

15. 曾永義,周憲王及其誠齋雜劇,圖書季刊,2卷2期,頁47-66,1971年10月;3期,頁39-58,1972年1月。

16. 曾永義,禮經樂器樂縣鄭注質疑,孔孟月刊,1卷3期,頁8-11,1971年11月。

17. 曾永義,王衡與沈自徵的生平及其劇作,現代學苑,8卷12期,頁15-20;9卷1期,頁19-22,1971年12月。

18. 曾永義,明初雜劇概論,國立編譯館館刊,1卷3期,頁115-150,1972年6月。

19. 曾永義,「明雜劇研究」提要,木鐸,2期,頁79-80,1973年11月。

20. 曾永義,清代雜劇概論,國立編譯館館刊,3卷1期,頁35-97,1974年3月。

21. 曾永義,我國戲劇的形式和類別,中外文學,2卷11期,頁9-19,1974年4月。

22. 曾永義,我國戲劇的象徵藝術,中華文化復興月刊,7卷10期,頁62-70,1974年10月。

23. 曾永義,元明雜劇的比較,書目季刊,9卷1期,頁27-32,1975年6月。

24.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形成,中國國學,10期,頁163-181,1982年9月。

25. 曾永義,民族藝術的保存與推展――由民間劇場談起,中華戲曲,1期,頁10-12,1983年11月。

26. 曾永義,有關元人雜劇搬演的四個問題,中外文學,13卷2期,頁29-59,1984年7月。

27. 曾永義,馬致遠雜劇的四種類型,幼獅學誌,19卷1期,頁53-82,1986年5月。

28. 曾永義,聲情與詞情,中外文學,16卷1期,頁126-133,1987年6月。

29. 曾永義,靜安先生曲學述評,中外文學,16卷2期,頁4-34,1987年7月。

30. 曾永義,參軍戲及其演化之探討,臺大中文學報,2期,頁135-226,1988年11月。

31. 曾永義,元雜劇體製規律的淵源與形成,臺大中文學報,3期,頁203-252,1989年12月。

32. 曾永義,從「項王祠記」的劉項論說起,中外文學,19卷1期,頁40-70,1990年6月。

33. 曾永義,也談蘇軾「念奴嬌」赤壁詞的格式,中國語文通訊,20期,頁26-30,1992年5月。

34. 曾永義,也談蘇軾「念奴嬌」赤壁詞的格式,臺大中文學報,5期,頁125-138,1992年6月。

35. 曾永義,天下第一團南方片――記大陸稀有劇種泉州會演,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3卷2期,頁26-31,1993年4月。

36. 曾永義,明代帝王與戲曲,臺大文史哲學報,40期,頁3-23,1993年06月。

37. 曾永義,論說「五花爨弄」,中外文學,23卷4期,頁215-243,1994年9月。

38. 曾永義,「中國現代歌劇」之我見,臺南家專三十周年校慶特刊,27- 43頁,1994年10月。

39. 曾永義,也談「南戲」的名稱、源稱、形成和流播,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1期,頁1-41,1997年9月。

40. 曾永義,也談「北劇」的名稱、源稱、形成和流播,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期,1999年5月。

41. 曾永義,我對戲曲史研究與撰著之看法,臺灣戲專學刊,創刊號,頁6-14,2000年3月。

42. 曾永義,也談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臺大中文學報,12期,頁365-420,2000年5月。

43. 曾永義,論說「腔調」,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期,頁11-112,2001年12月。

44. 曾永義,「連廂」小考,臺灣戲專學刊,7期,頁9-24,2003年7月。

45. 曾永義,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頁215-266,2003年11月。

46. 曾永義,再探戲文和傳奇的分野及其質變過程,臺大中文學報,20期,頁87-133,2004年6月。

47. 曾永義,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文訊月刊,224期,頁29-34,2004年6月。

B.會議論文

1. 曾永義,北曲格式變化的因素,中國古典學會中國文學國際學術會議,1979年5月。

2. 曾永義,南管中古樂與古劇的成分,國際南管會議特刊,頁124-128,1982年10月。

3. 曾永義,唐戲「踏謠娘」及其相關問題,國際唐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香港浸會書院,1986年10月。

4. 曾永義,中國地方戲曲形式與發展的徑路,中研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1986年12月。

5. 曾永義,說排場,中央圖書館明代小說戲曲國際研究會,1987年08月。

6. 曾永義,所謂「元曲四大家」,河北師範學院國際元曲關王馬白研討會,1990年8月。

7. 曾永義,從項王祠記的劉項論說起,漢城第三屆域外漢學會議,1990年9月。

8. 曾永義,九宮大成北詞宮譜的又一體,揚州師範學院國際散曲會議,1991年9月。

9. 曾永義,論說「拗折天下人嗓子」,國際湯顯祖與崑曲藝術研討會,1992年6月。

10. 曾永義,明代帝王與戲曲,中國歷代帝王政治與文化變遷國際研討會,1992年8月。

11. 曾永義,關漢卿研究及其展望――「寫在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之前」,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1993年5月。

12. 曾永義,論說「五花爨弄」,於日本九州大學舉辦之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1994年4月。

13. 曾永義,閩臺戲曲述略及其傳承關係,十九、二十世紀的台灣與福建國際學術會議,荷蘭萊頓大學,1995年7月。

14.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現況與未來,美國華盛頓大學二十一世紀前夕的台灣國際學術會議,1995年9月。

15. 曾永義,從戲曲論說「中國現代歌劇」,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中研院文哲所,1997年6月。

16. 曾永義,梨園戲之淵源形成與所蘊含之古樂古劇成分,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7年8月。

17. 曾永義,也談「南戲」的名稱、源稱、形成和流播,1997年韓中古劇國際學術大會,韓國光州,1997年5月。

18. 曾永義,《長生殿》眉批之探討,發表於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評點研究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

19. 曾永義,先秦至五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發表於西安陜西省藝術研究所「21世紀中國戲曲發展論壇」,2003年11月。

20. 曾永義,再探戲文和傳奇的分野及其質變過程,發表於香港嶺南大學「明清戲曲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11月。

21. 曾永義,再說「拗折天下人嗓子」,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辦「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5月。

C.專書及專書論文

1. 曾永義,洪昇及其長生殿研究,臺大中研所碩士論文,1966年。

2. 曾永義,長生殿研究 ,商務,1969年。

3. 曾永義,明雜劇研究,臺大中研所博士論文,1971年。

4. 曾永義,儀禮樂器車馬考,中華,1971年。

5.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聯經,1975年。 

6.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5年。

7. 曾永義,明雜劇研究,臺北,嘉新文化基金會,嘉新論文叢刊,1975年。

8. 曾永義,說戲曲,聯經,280頁,1976年。

9.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學海,1979年。

10. 曾永義,說俗文學,聯經,401頁,1980年。

11. 曾永義,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臺北:時報文化,1981年。

12. 曾永義,元人散曲六論,臺靜農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559-580,1981年11月。

13. 曾永義,清洪昉思先生昇年譜,商務,1984年。

14. 曾永義,中國詩歌中的語言旋律,鄭因百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1985年6月。

15. 曾永義,關漢卿和他的救風塵雜劇,毛子水先生九五壽慶論文集,頁43-52,1987年5月。

16. 曾永義,說民藝,臺北:幼獅,1987年6月。

17.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1988年4月。

18. 曾永義,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1988年5月。

19. 曾永義,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路徑,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頁97-102,臺北:臺灣大學,1988年8月。

20. 曾永義,民間故事基型與發展,中國文化與社會演講彙編,頁103-11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1988年8月。

21. 曾永義,鄉土的民族藝術,300頁,臺北:文建會,1988年。

22. 曾永義,臺灣的民俗技藝,學生,1989年。

23. 曾永義,臺灣地區民間表演藝術及民俗工藝(與莊伯和合著),64頁,臺北:交通部觀光局,1990年。

24.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正中,1991年。

25. 曾永義,國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文建會79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論文集,頁59-94,1991年3月。

26. 曾永義,參軍戲與元雜劇,362頁,聯經,1992年3月。

27. 曾永義,九宮大成北詞宮譜的又一體,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頁139-152,1992年5月。

28. 曾永義,論說「拗折天下人嗓子」,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大安出版社,379-406頁,1993年6月。

29. 曾永義,戲曲與休閒,中國休閒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2-195,1993年6月。

30. 曾永義,兩岸傳統戲曲交流之現況與展望,北美華人學術會議論文集2,頁800-806,1994年6月。

31.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64頁,臺北:文建會,1995年6月。

32. 曾永義,論說「戲曲劇種」,語文、義理、情性――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頁315-348,臺大中文系,1996年3月。

33. 曾永義,臺灣傳統戲曲,東華,1997年。

34. 曾永義,論說戲曲,343頁,聯經,1997年。

35. 曾永義,中國戲曲概說(與游宗容同編),120頁,臺北:交通部觀光,1998年1月。

36.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學海,1999年5月。

37. 曾永義,戲曲源流新論,359頁,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4月。

38. 曾永義,從崑腔說到崑劇,臺靜農先生百歲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03-158,2001年12月。

39. 曾永義,戲曲在臺灣五十年來之研究成果,韓國中語中文學第一回國際學術發表會論文集,頁211-229,韓國中語中文學會,2002年5月。

40. 曾永義,戲曲研究的一些心得,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頁1-58,2002年7月。

41. 曾永義,從腔調說到崑劇,國家出版社,2002年12月。

42.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三民書局,2003年6月。

43. 曾永義,戲曲與歌劇,國家出版社,2004年10月。

D.技術報告

1.      曾永義,戲劇與俗文學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與技術人員進修報告書,1983年10月12日。

2.      曾永義,大陸傳統戲曲劇種、劇團及行政體系之調查研究,1991-2年。

3.      曾永義,澎湖民俗文化資源暨觀光活動調查計劃報告書,1992年。

4.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教材編纂計畫成果報告,教育部顧問室,1996年9月-1997年12月。

5.      曾永義,彰化二水明世界掌中劇團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1999年。

6.      曾永義,台南縣車鼓陣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1年。

二、其他著作:

1. 曾永義,注音詳解古今文選,國語日報,1975-1991年。

2. 曾永義,元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成文,1978年。

3. 曾永義,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與柯慶明同編),成文,1978年。

4. 曾永義,元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成文,1979年。

5. 曾永義,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主編),幼獅,1980年。

6. 曾永義,元人散曲選詳註,學海,248頁,1981年10月。

7.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選注,國家,1983年。

8. 曾永義,蓮花步步生,正中,1984年。

9. 曾永義,霸王虞姬(歌劇劇本),1987年6月。

10. 曾永義,清風.明月.春陽,光復,1988年。

11. 曾永義,牽手五十年,聯經,1990年。

12. 曾永義,詩詞曲賞析,空中大學,1990年。

13. 曾永義,中國古典文學辭典,正中,1990年。

14. 曾永義,帝王的命運――由享壽、在位、繼位與死亡方式加以觀察,歷史月刊,42期,頁68-78,1991年7月。

15. 曾永義,飛揚跋扈酒杯中,正中,1992年。

16. 曾永義,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漫談古人飲酒的觀念和習俗,國文天地,文人與酒――酒的傳奇篇,7卷8期,頁17-22,1992年1月。

17. 曾永義,人間愉快,正中,1994年。

18. 曾永義,論說精緻歌仔戲――從野臺到國家劇院,臺北市社會教育館館刊,12-17頁,1994年6月。

19. 曾永義,國姓爺鄭成功(歌劇劇本),1995年5月﹔愛樂合唱團,國家戲劇院演出, 1999年11月27-29日。

20. 曾永義,鄭成功與台灣(京劇劇本) ,1996年9月﹔國光戲團,國家戲劇院演出,1999年1月1-3日。

21. 曾永義,清風.明月.春陽,書泉(新版),1996年。

22. 曾永義,舊詩的體製規律及其原理,國文天地,1996年7月。

23. 曾永義,民間文學、俗文學、通俗文學命義之商榷,國文天地,13卷4期,俗文學教學與研究專題,頁18-29,1997年9月。

24. 曾永義,我國的傳統戲曲,漢光文化,1998年。

25. 曾永義,中國戲曲概說(與游宗蓉同編),臺北,交通部觀光局,1998年。

26. 曾永義,少年讀唐詩(主編),學生,1998年4月。

27. 曾永義,愉快人間,亞細亞出版社,2000年。

28. 曾永義,牛郎織女天狼星(京劇劇本),國光劇團於國家劇院演出,2001年5月。

29. 曾永義,戲曲經眼錄,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2002年。

30. 曾永義,梁山伯與祝英台(崑劇劇本),2003年﹔國光劇團於2004年12 月演出。

二、學術獎勵及榮譽:

1. 1977年,獲文復會金筆獎 。

2. 1981年,獲中興文藝獎章 。

3. 1982年,獲國家文藝獎 。

4. 1987、1991年,獲國科會優良研究獎。

5. 1993年,獲中山文藝獎 。

6. 1988、1993、1995、1998年,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

7. 1997年,獲胡適講座教授。

8. 2000年,獲臺大講座教授 。

9. 2001年8月∼2007年7月,為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

10. 2004年11月,獲財團法人傑出人才基金會為期五年之「傑出人才講座」。

三、國外訪問或講學:

1. 1978年,美國哈佛燕京社訪問學人 。

2. 1982年,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人 。

3. 1987年,德國魯爾大學交換教授 。

4. 1990年,香港大學客座教授 。

5. 1996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教授 。

6. 1998年,荷蘭萊頓大學訪問教授 。

7. 2004年,武漢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