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萬里先生(1907~1979)

傳記

學術簡表

以下內容摘錄自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史稿》~~

屈萬里先生傳李偉泰撰述                                                                 Top

      屈先生諱萬里,字翼鵬。筆名鵬、尺蠖、翼、屈軼、書傭、翼鵬等,山東省魚臺縣人。考諱名實,字鴻聲,遜清生員,太夫人姓李氏。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十五日,先生誕於原籍。幼知志學,七歲就讀鄉塾,兩年期間,畢《百家姓》、《三字經》、《四書》及部分《詩經》。九歲入小學,插班四年級(當時小學為七年制)。課畢返家,夜間由其尊人為先生及諸後生講授《孟子》及韓愈等諸家古文。小學畢業前,先生並已圈讀《綱鑑易知錄》一過。民國十一年(1922),先生十六歲,考入山東濟寧省立第七中學。是年冬,上海《時事新報》副刊《學燈》刊登一文,名為〈八卦與代數之定律〉。八卦相傳為伏羲所畫,代數則為西人之數學,二者是否有所關連?先生甚疑之,遂於寒假期間,發憤從其尊人研讀《周易》。此後二十餘年,凡先生所經見之《易》注,幾已全數研讀,而心中所積之疑問,不減反增。殆至山東省立圖書館服務後,始漸知研治《周易》未可全憑古人《易》注,尚需參考其他資料;八卦是否為伏羲所畫,卦爻辭? 峇Q翼究係何人何時所作,確有討論之必要。由此遂知注意探討學術資料之真偽,及其產生之時代等問題。先生懷疑學術問題,並著手從事解決疑問之工作,蓋由此一附會文章所引發,故日後屢為諸生道及。

    
        十四年,轉入私立東魯中學高中部,該校以「發揚東方文化」為辦學之宗旨。教師皆為一時之碩彥:如呂今山(鴻陞)先生授詩文,李雲林(繼璋)先生授經學,丁佛言先生授《說文》,校長夏溥齋(濟泉)先生授《明儒學案》。先生復於課餘讀畢《資治通鑑》及《續資治通鑑》。凡此種種,為先生日後之文史研究工作奠定篤實之基礎。時疑古風潮已甚普遍,而先生則猶信古彌篤焉。十八年四月,任魚臺縣公立圖書館館長,是為先生從事圖書館工作之始。此外,並兼授國文於師範講習所。次年五月,願切深造,因辭館長職,遊學北平,插班私立郁文學院國文系二年級。當時北大、清華、師大之名教授,多為私立學校禮聘兼課,先生除在郁文就讀外,常就近至私立中國大學旁聽諸名師講課。二十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平津震動,乃自郁文退學,返至濟南。時先生年二十五歲,畢生所受之正規教育止此。

        二十一年元月,由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欒調甫先生薦介於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王獻唐先生,王館長聘先生為館員。二十五年七月,調升為編藏部主任。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抗戰軍興,戰事波及山東,王館長為保存文物,乃選善本及金石書畫精品,謀遷諸遠省,惟是時館中同仁多已請假,而津浦火車,日遭敵機轟炸,復成畏途。王館長乃謀於先生曰:「此事重要,可以肩其任者,惟余與子耳。津浦車時遇敵機攻擊,往即危險,然欲為吾魯存茲一脈文獻,又不容苟辭。子能往,固善,否則余當自往。」先生聞而感奮,即慨然請行,道途之艱險,非所計矣。乃於十月十二日晚啟行,經曲阜,至漢口,輾轉至四川萬縣,終運抵樂山保存,其時已為次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自濟南至樂山,計程凡七千餘里,為時一年有餘。自曲阜以往,王館長與先生同運圖書入川,雖辛苦備嘗,然亦不乏論學同遊之樂。初,王館長為金石學名家,先生受其影響,因遍觀館中所藏文字學諸書,始有志於治甲骨文。入川之行,先生與王館長,間「或靜對治學,或登峰遠眺,幾忘身世之痛」。王館長肆力著述,「每得新義,輒喜相告語」。苟雙方所見不同,「有時互爭,至於聲色俱厲」。先生因得以「日聆獻唐先生講述古音韻文字及古物 板本之學,獲益良多」。至於此行之艱辛曲折,與夫途中之聞見感懷,先生有〈載書播遷記〉一文詳述之。
二十八年六月,因山東省立圖書館經費無著,先生遂自請暫停工作,隻身赴重慶,謁師呂鴻陞先生於大成至聖奉祀官孔達生德成先生府中,時呂先生方任奉祀官府西席,因命其留伴達生先生讀,主人亦殷殷致意,委以奉祀官府文書主任之職,且時為周急,然先生以府中實無事可以效勞,心不自安,雅不欲久擾,終請去。惟雙方訂交終身,交情彌篤,其淵源與情誼,蓋植基於此。至於鴻陞先生之授徒,循循善誘,如匡鼎說《詩》,如生公說法,使人忘倦。先生謂「生平所歷中學教師,大學教授,未見其儔」。異日先生講授詰屈聱牙之《尚書》,妙趣橫生,蓋亦其來有自。二十九年十二月,任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纂,負責主編善本書目。三十二年二月,因王獻唐先生之介紹,以借調名義,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甲骨文研究之助理員;三十三年元月,升任助理研究員。在所三年,於鑽研甲骨文之餘,熟讀《尚書》、《詩經》、《孝經》、《老子》、《屈賦》,旁及《左傳》、《禮記》諸書。同時受傅孟真(斯年)先生之啟示,始確知從事研究工作須賴真實之資料,原始資料勝於傳述資料,及鑑別資料之重要性。乃知往昔所篤信之遠古史事,多出於後人之傳說,其實未可盡信。先生因謂平生最得力 處,蓋在此三年。

        三十四年,抗戰勝利,中央圖書館遷還南京,館長蔣復璁先生受命為京滬區接受圖書文物特派員,急需人手襄助,迭函先生促歸,先生遂於十一月歸建,歷任編纂、特藏組主任。時館中所藏善本書達十餘萬冊,先生之主要工作在一一為之考訂編目。此項工作既需淵博之學識,復需具有不畏艱辛之毅力。先生黽勉從事,乃得於三十六年出版《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第一輯五卷,其完善、精審之編輯體例,為日後全世界中文善本書目之編纂,樹立一正確之範例。三十八年,中央圖書館疏遷善本書來臺,委先生為臺灣辦事處主任。既赴任,而中央無法接濟經費,又逢館長赴歐考察聯合國文教組織,先生一籌莫展,三月,因請辭館職。

        三十八年四月,先生既辭卸中央圖書館職務,乃應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傅孟真(斯年)先生聘,任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文書組主任,嗣改兼講義組主任、秘書室主任。三十九年十二月,辭兼職,專力於教學研究。四十二年八月,晉升為教授。四十四年,兼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四十六年,改專任研究員,仍受臺灣大學合聘為教授。自五十七年八月起,至六十二年七月止,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主任。自六十年九月起,至六十一年十二月止,代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六十一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時年六十六歲。此外,先生尚獲得多項學術榮譽,別詳於年表,此不贅述。自六十二年元月起,至六十七年七月止,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六十八年(1979)二月十六日,因肺癌病逝於臺灣大學附設醫院,享壽七十有三。綜觀先生居臺之歲月,主要任職之機構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中央圖書館。計其時間,為三十八年至六十八年,四十三歲至七十三歲,正當「君子道明德立」之時,而先生之主要事功與著述,亦大半完成於此一段時期。此外,晚年亦嘗先後兼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私立中國文化學院、及私立東 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教授。

        先生任教於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前後達三十年,曾講授《周易》、《尚書》、《詩經》、古籍導讀、文史資料討論、經學專題討論等課程;指導研究生完成十篇博士論文、三十餘篇碩士論文。教學與研究之外,先生復具治事之長才,主持臺大中國文學系所期間,促使校方撥給合理之教師員額,舉辦學術討論會、擬定研究生必讀書目,為碩士班加開近三百年學術史、高級英文,為博士班加開文史資料討論等必修科目。使學生接受嚴格之治學方法訓練,為臺大中國文學系所培養謹嚴細密而不煩瑣、踏實而不空疏之優良學風。先生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代所長及所長期間,處理公事一絲不苟,儉樸廉明,使所中同仁得以在安定之環境中安心研究。七年代所長及所長任內,計出版十七部專刊與單刊,十九冊史料,三本考古報告,兩種圖集,兩種引得,七本集刊;開創國內訪問學人制度,同時費盡心力取得一座四層樓加地下室之新書庫,使史語所十五年內不復有書滿之患。五十五年九月至五十七年二月,先生嘗短期出任中央圖書館館長。任內設法爭取資源,大量補充與漢學有關之圖書,益以該館既有之十四萬餘冊善本書,使該館收藏之漢學資料更形充實。同時開創兩項有意義之服務工作:一為代國外學人 蒐集有關漢學資料,一為代國外圖書館鑒別中國善本圖書,遂使中央圖書館成為世界研究漢學著名中心之一。此外,並促成《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之復刊,積極推動臺灣公藏中文人文社會科學聯合目錄之編輯工作,以利海內外學人檢索。故先生就任館長之時間雖短,然其貢獻之鉅,則為學者目所共睹。臺靜農先生謂:「學者多不善治事,翼鵬獨不然,每任勞怨,不辭繁劇,明正練達,最為朋儕所欽挹。」故先生歷任諸職,皆功績卓著,良有以也。

        先生之治學,謹嚴篤實,嘗謂:「平生治學,以三事自誓:一、絕對服從真理;二、絕不作意氣之爭;三、絕不用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來增強自己的論據。」其指導學生,以「讀書須求甚解」相勖,謂應「於無字句處讀書」,藉以發掘書中之問題。討論問題時則須掌握證據,尊重證據,常謂:「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先生督促學生之課業雖嚴,然頗關心其生活與前程,獎掖後進,不遺餘力。即在朋輩,亦多有蒙先生之暗助者,而先生則雅不欲人知。蓋先生既無顯赫之學歷,謀事之際,雖時得師長之薦介,然其間所歷之艱辛,有非外人所能知之矣。先生不流於憤激,轉以黽勉苦學,自致於眾人之上;復以其位望,扶持後學及朋輩,立己立人,不待文王而自興;先生之貌,不怒而威,有「泰山巖巖」之氣象。凡此,其皆得力於幼年所受孟學之薰陶歟?

        先生著述宏富,《全集》所收文字,凡四百餘萬言。其主要著述如《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將三千九百餘片有字甲骨,拼綴為二二三版,得新識及訂正舊說者七十餘字。《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證知漢石經《周易》為梁丘氏本,而非馬衡早期所主之京氏本。《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證知舊雨樓本漢石經《尚書》殘字之偽,論定漢石經《尚書》所據者為小夏侯本。他如《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尚書集釋》、《詩經詮釋》、《書傭論學集》等書,博採諸家精義,並以古史、古文字、文化人類學之知識,作為研究之憑藉,故其成就能邁越前人,啟迪後學。

        先生之元配劉氏,中道謝世。子三,皆留大陸,長世鐸,曾任山東嘉祥縣小學教師、洛寧縣土產公司秘書。次世銘,曾任山東金鄉縣財局會計輔導員、金鄉縣政協副主席。幼世釗,曾任山東魚臺師範教師、魚臺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導主任等職。現皆已退休,世釗於退休後復受聘為魚臺老年大學副校長。女一,適王。孫男女若干人,皆能自樹立。
繼配費海瑾女士,出江西奉新望族,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四十七年來歸先生,先生凡往美、加及新加坡講學,胥相伴隨,先生二十餘年間得以優遊學問,戮力從公,內顧無憂,夫人扶持之力,不可沒也。女士久執教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以先生臥疾,先期自請退休,悉心照拂,朝夕不離,伉儷情篤,於斯見矣。


屈萬里先生學術簡表                                                                                                          Top

1907年    1歲
                9月15日生於山東魚臺。
1929年    23歲
                4月,任魚臺縣公立圖書館館長,兼師範講習所教員。
1930年    24歲 
                5月,辭館長職。
                秋,插班入北平私立郁文學院國文系2年級,並常至私立中國大學聆聽北大、清
                華、師大等校兼課之教授講課。
1931年    25歲
                「918事變」後,北平騷動,遂自郁文退學,返至濟南。
1932年    26歲
                自本年1月至1939年6月,任職於山東省立圖書館。初任館員,1936年7月,調升為
                編藏部主任。
                出版《山東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一書,正確年月不詳,姑暫繫於此。
1934年    28歲
                出版《漢魏石經殘字二卷校錄一卷》二冊。
1939年    33歲
                6月,因山東省立圖書館經費無著,暫停工作。
                7月,任大成至聖奉祀官府文書主任。
1940年    34歲
                10月,辭奉祀官府文書主任職。
                12月,任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纂,主編善本書目。先生任職於該館之期間為1940年
                12月至1943年1月,1945年11月至1946年12月任編纂;1947年1月至1949年3月任
                特藏組主任,1949年離職;1966年9月至1968年2月任館長。因此遂有多篇善本書
                志之撰述,多刊載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圖書月刊》各卷期。
1943年    37歲
                2月,借調至中研院史語所考古組,任甲骨文研究之助理員。
1944年    38歲
                1月,升任史語所助理研究員。
1945年    39歲
                中央圖書館於南京復員,館方為接收京滬區圖書,急需人手,11月,先生遂歸
                建,仍主編善本書目。
1947年    41歲
                1月,升任中央圖書館特藏組主任。
                出版《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第一輯五卷。
1949年    43歲
                奉派為中央圖書館臺灣辦事處主任,旋因故辭職。
                4月,應臺灣大學傅斯年校長之延聘,擔任中文系副教授,兼文書組主任。
                10月,改兼講義組主任。
1950年    44歲
                 2月,辭兼講義組主任。6月,改兼秘書室主任。12月,辭兼職,專力於教學研
                 究。
1952年    46歲
                出版《詩經釋義》二冊。
1953年    47歲
                8月,晉升為教授。
                與昌彼得先生合著《圖書版本學要略》。
1955年    49歲
                兼任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出版《詩經選注》。
1956年    50歲
                出版《尚書釋義》。
1957年    51歲
                改任中研院史語所專任研究員,仍受臺灣大學中文系合聘為教授。
1961年    55歲
                出版《殷虛文字甲編考釋》二冊,《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三卷。
1963年    57歲
                出版《史記今註》第1冊,此書係與勞榦先生合著。此外並出版《漢石經尚書殘
                字集證》三卷。
1964年    58歲
                出版《古籍導讀》。
1965年    59歲
                自本年9月至次年8月,應聘赴美國普林斯敦高森研究所任研究員,及普林斯頓大
                學任該校圖書館訪問書誌學者,再轉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系講學。
1966年    60歲
                9月,應教育部長閻振興先生之邀聘,出任中央圖書館館長,迄1968年2月卸任。
1968年    62歲
                8月,兼臺灣大學中文系暨研究所主任,至1973年7月為止。
                自本年至1970年止,受國家科學委員會資聘為國立研究講座教授。
1969年    63歲
                獲中山學術著作獎。
                出版《書傭論學集》,收歷年論學著述29篇。另出版《先秦漢魏易例述評》、
                《尚書今註今譯》、及所主編之《明代史籍彙刊》初輯。
1970年    64歲
                夏,應新加坡南洋大學之聘,前往擔任客座教授1年。
                出版主編之《明代史籍彙刊》第二輯。
1971年    65歲
                自本年9月起,至1972年12月,代理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自本年至1974年止,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資聘為中山講座教授。
                出版主編之《雜著秘笈叢刊》。
1972年    66歲
                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自本年至1978年止,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常務委員。
1973年    67歲
                自本年1月至1978年7月,任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1975年    69歲
                出版《普林斯敦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
1976年    70歲
                自本年至1978年止,受國家科學委員會資聘為胡適講座教授。
                出版與劉兆祐先生合編之《明清未刊稿》初輯。
1977年    71歲
                2月至6月,復至普林斯敦大學任客座教授。
1978年    72歲
                8月,辭臺灣大學中文系教職。
1979年    73歲
                2月16日凌晨5時,因肺癌病逝臺灣大學附設醫院。
                先生既卒,門生故舊等成立「屈萬里先生遺著整理小組」,編纂先生全集,於整
                理先生遺篋時,發現未刊行之遺著多種,計有:《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周易
                集釋初稿》、《讀易三種》、《尚書集釋》、《尚書異文彙錄》、《詩經詮釋》
                、《讀老劄記》、《風謠選》、《屈萬里先生文存》,均由該小組加以整理,其
                中《讀老劄記》、《風謠選》收入《屈萬里先生文存》中,餘均如其他專著單獨
                成書,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彙印成《屈萬里先生全集》,凡二十二冊,四百餘萬
                言,於1985年2月出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