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中文系 國際學生學士班 第一屆‧97級林秀婷(新加坡)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早晨,老師帶領我們這群修習「中國文化概論」課的同學,一塊兒觀賞《梅蘭芳》的電影演出。《梅蘭芳》這部電影是由國際著名的導演陳凱歌所導,參與演出的藝人有:黎明(飾梅蘭芳)、張子怡(飾孟小冬)、孫紅雷(飾邱如白)及陳紅(飾福芝芳)等人。
觀賞了這部電影,除了對梅蘭芳的生平有進一步的了解之外,許多感觸也在頓時間浮上了心頭。其一,「長江後浪推前浪」以及「社會無情」等感觸油然而生。當梅蘭芳以較新的方式來唱戲,而他的祖父卻墨守成規,不想要做任何改變的時候,他的祖父便遭到了觀衆的嫌棄。縱使梅蘭芳的祖父在唱戲的本領上並未退步,也沒有出現太多的問題,然而他卻因為不願意變通而被殘酷的社會給淘汰掉了。若我們仔細地思考看看,真實的社會情況不也如此嗎?正所謂「不進則退」,倘若一個人無法與時俱進的話,那麽很可能無法生存於這個世界上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保留傳統文化。對我而言,傳統文化是極其重要的。它代表著我們的歷史、我們的過去;它是我們的「本」。然而,我們卻不應該抱殘守缺,我們應該做的是保有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所在,隨著時代的變遷與進步,以另一種嶄新的手法或面貌來呈現它。那麽,悠久的歷史文化才能繼續流方百世。
同時,我也為梅蘭芳及孟小冬之間的愛情深深感動。他倆似乎是在第一次見面(孟小冬借傘給梅蘭芳)之時就被對方給吸引住了,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吧!從他們倆對望時熾熱的眼神中,明眼人都能清楚且輕易地看出他們有多麽地深愛著對方。孟小冬是梅蘭芳的知音,真正懂他,並如邱如白所說是一個「能讓他內心不再孤單與寂寞的人」。然而,就是因為孟小冬深深地愛著梅蘭芳,也太了解他了,因此孟小冬最終選擇了放手、選擇了離開梅蘭芳的身邊。那是因爲孟小冬明白「梅蘭芳今日的一切都是靠著那份孤單得到的」,也深知「梅蘭芳是屬於大衆的,他永遠都不可能屬於任何一個人」,同時也為了讓梅蘭芳成為京劇史上空前絕後、最閃亮的一顆星星,孟小冬選擇了獨自離去。對於孟小冬的放手、明明很愛卻不能再愛,我十分感傷;對於一對有緣而無份的有情人最終未成眷屬,我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奈,也不禁感歎為何上天要如此地作弄一對有情人……。
另外,梅蘭芳謙卑的性格及在戲劇上的專業精神,也令我打從心底地折服。梅蘭芳從不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驕傲,反而抱著一顆平常心,並且通過自己祖父的經驗,無時無刻地提醒自己要懂得珍惜,因為自己不曉得還能「在舞臺上演多久的戲」。梅蘭芳使我明白,惟有熱愛自己所做之事的人,方能在那個領域中發光發熱。梅蘭芳本身不就是個活生生最佳的例子嗎?
總的來說,我認為《梅蘭芳》這部電影拍得很精彩。雖然它只是梅蘭芳先生真實人生的一種濃縮,並沒有將更多的情節加入其中,然而電影裏頭所使用的音樂及演員們的精湛演技,也讓我們很容易就能投入劇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