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料(傳記) |
武學、武舉出身者之傳記資料索引 *參考王德毅先生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 |
||
姓名 | 簡介 | 傳記資料 |
王士言 | 武舉進士,宣和初擢河東廉訪使。 |
宋史 453/13321 宋史新編 172/8 下 |
王宿 | 有文武材,初從武舉又換試經義,皆中,歷武學博士。 | 附見其子王衣之墓誌銘:王公墓誌銘(北海集35/1) |
王奇 |
武舉中第,累遷湖南都監,徙廣西。 |
宋史 452 /13288 史質 71 /西62 楚紀 51 /90 下 |
王霆 | 少有奇氣,試有司不偶,去就武舉。嘉定四年,中絕倫異等科,累官吉州刺史,知光州。著有玉溪集。 |
改知光州主管蔡州安撫司事制(鶴林集8/17下) 授武功大夫敕(鶴林集12/7) 宋史408/12313 宋史新編158/12下 史質55/申57下 楚紀51/91下 |
朱虎臣 | 紹興間武殿試。武狀元,補承信郎。 | 贈朱童子虎臣題(宋詩紀事 46 /16 下) |
朱熠 | 端平中武舉第一,後換文。累官監察御史。景定初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
乞歸田里不允詔(碧梧玩方集
2/13 下) 賜生日詔(後村大全集
53/13) 乞畀遂退閑不允詔(後村大全集
53/13) 辭免依舊職之平江府兼準浙發運大使恩命不允詔(後村大全集
56/17 下) 再辭免依舊職之平江府兼準浙發運大使恩命不允詔(後村大全集
56/18) 再辭免以充進呈奉玉碟禮儀及使經武要略禮儀畢各特與轉兩官恩命不允詔(後村大全集
57/12) 宋史 420/12579 宋史新編 153/17 宋大臣年表/32,33 |
江伯虎 | 淳熙八年武舉第一人,十一年進士科又及第 | 淳熙三山志 30/31 |
何宏中 | 宣和元年武舉廷對第二,授滑州韋城尉,後為河東河北統制。 |
中州集癸 10/504 宋詩紀事 40/7 下 |
何灌 | 武舉登第,累官河東河北制置副使 ,靖康元年與金人戰,死之。 |
崇儀使何灌可就差提舉河東路保甲兼提點刑獄制(摛文堂集
5/6) 崇儀使提舉河東路保甲兼提點刑獄制何灌可遙郡刺史(摛文堂集
5/3) 威州刺史何灌除西上閣門使依舊遙郡刺使差高陽關路兵馬黔轄兼知凔州制(摛文堂集
5/6) 宋史 357/11225 宋史新編 124/7 東都事略 107/6 |
周虎 | 慶元二年武舉進士第一,除武學諭閤門舍人。知和州。 |
周防禦壙誌(漫塘文集
32/19) 南宋書 38/8 吳中人物志 2/7 下,8/7
下 重修琴川志 8/27 下 永國夫人何氏行狀(山房集8/27
下) |
林汝浹 | 嘉定四年武舉第一,終閤門舍人。 | 淳熙三山志 31/49 |
柯熙 | 紹興十八年武舉第一人,授武學諭,終承直郎。 | 淳熙三山志 28/22 |
范仲壬 | 武舉中第,知金州,後為利路鈐轄。 |
范氏族譜(全蜀藝文志
53/5) 慶元黨禁 |
孫應龍 | 字從之,武學生,開禧元年武舉廷試第三人,歷知敘州、靖州。 |
淳熙三山志 31/39 參見魏了翁為其父孫景玉所撰之墓誌銘(鶴山先生大全集卷80孫武義墓志銘) |
徐量 | 元豐中入武學,以廷試策補為三班借職,遷三班奉職, 知石州、嵐州。官至武功大夫。 | 驍騎尉徐公行狀(北山小集34/8) |
徐徽言 | 大觀中賜武舉絕倫及第,秉義郎,知晉寧軍。建炎年間守晉寧軍,金人圍之,徽言與子俱戰死。 |
徐忠壯公事實後題(吳正傳先生文集16/467) 書徐晉寧傳後(南宋文範61/15) 徐忠壯傳(范香溪文集21/1) 大節堂碑(敬鄉錄11/8) 宋史447/13190 宋史新編173/4下 史質66/酉44 |
馬擴 | 中王昂榜武舉,宣和四年使金,除武翼大夫,忠州刺史,兼閤門宣贊舍人,紹興為湖南宣撫司參議官。 |
轉一官制(斐然集14/5) 南宋書 27/9 宋人軼事彙編/750 |
張伯威 | 紹熙初年舉武進士,調神泉尉。 |
宋史456/13414 宋史新編176/15 |
陳師良 | 中宣和五年武舉異等,以武節大夫致仕。 | 陳文叟墓誌(相山集 29/6,永樂大典 3149/1) |
單煒 | 武舉得官,以書法知名。 |
皇宋書錄 下/5 圖繪寶鑑 4/5 下 繪事備考 6/14 書史會要 6 齊東野語 12 |
焦煥炎 (東南紀聞作焦炳炎)
|
紹定二年擢武榜第一,仕至鎮江太守。 |
宋詩紀事補遺 68/1,69/19 東南紀聞卷一 |
程鳴鳳 | 寶佑初武舉第一,歷知德慶府,後知南雄。 |
訓武郎程鳴鳳封父敕(程氏貽範甲集
5/11 下) 程鳴鳳傳(程氏貽範乙集
12/23 下) |
華岳 | 武學生。登嘉定武科第一,為殿前司屬官。後為史彌遠所殺,著有翠微南征錄。 |
翠微南征錄跋(翠微南征錄跋卷末) 宋史 455/13375 宋史新編 174/1 南宋書 39/13 下 南宋文範作者考 下/15 |
黃裳 | 字元吉,寧德人。淳熙二年中武舉,三歷郡守。 | 宋元學案 77/3 下 |
黃褎然 | 淳熙十四年武舉狀元 | 武學諭黃褎然除武學博士制(止齋文集 17/10 下) 夢梁錄卷17 |
楊友 | 政和二年武舉及第,知欽州、廉州。 |
循職制(盤州文集19/12) 宋詩記事補遺34/18 |
葉嵩 | 淳熙十一年武舉進士,終武翼郎武學博士。 | 嘉定赤城志 34/16 |
褚一正 | 武舉進士,官諮議。 |
宋史454/13349附宋應龍傳 史質69/酉56下 南宋書59/4 |
劉必成 | 嘉熙二年武舉狀元,歷守清潯,終湖南副帥。 |
淳熙三山志 32/56 下 咸淳玉峯續志 /24
下 至正崑山郡志 4/12 下 |
厲仲方 | 原名仲詳,紹熙元年以武學諸生舉第一,任領衛令,尋知安豐軍。 |
祭厲約父文(水心文集
28/11 下) 厲領衛墓誌銘(水心文集
22/1,南宋文範
68/13 下) 金華賢達傳 6/2 下 南宋制撫年表 /28 |
蔡必勝 | 乾道年間武舉進士,累遷閤門舍人。 |
除知閤門事制(止齋文集
14/7 下) 蔡知閣墓誌銘(水心文集
17/1) |
蔡鎬 | 以武學登第,授鹽城尉。詔特用為武學諭,遷為博士。 |
武學博士蔡君墓誌銘(水心文集
14/7 下) 嘉定赤城志 34/15 |
程驤 | 字師孟武學生,開慶元年賜武舉出身,授承節郎。 |
新安文獻志 96上/39 程氏貽範申集5/14 宋詩紀事82/6 |
薛奕 | 熙寧九年武舉第一,授鳳翔府都監,遷正將。元豐中戰死 銀川寨,追贈觀察使。 | 莆陽文獻傳 43/1 |
鄭虎臣 | 武學生,會稽尉。 | 宋史新編 187/21 |
宋史中武舉、武學出身者傳記 *引自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 |
![]() |
卷四百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王霆〉頁12313 |
王霆字定叟,東陽人。高大父豪,帥#誅方臘,以功補官。霆少有奇氣,試有司不偶,去就武舉,嘉定四年,中絕倫異等。喬行簡考藝別頭,喜曰:「吾為朝廷得一帥才矣。 |
|
|
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朱熠〉頁12579 |
朱熠,溫州平陽人。端平二年,武舉第一。遷閤門舍人,差知沅州,改橫州,復為閤門舍人、知雷州。入對,為監察御史陳垓論罷;臣僚復論,降一官,久之,授帶御器械兼幹辦皇城司,差知興國軍。遷度支郎官,拜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擢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遷侍御史。寶祐六年,遷左諫議大夫。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 |
|
|
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六〈忠義二 徐徽言〉頁13190 |
徐徽言字彥猷,衢之西安人。少為諸生,汎涉書傳。負氣豪舉,有奇志,喜談功名事。大觀二年,詔求材武士,韓忠彥、范純粹、劉仲武以徽言應詔,召見崇德殿,賜武舉絕倫及第。 | |
![]() |
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忠義七 王奇〉頁13288 |
王奇,汾州人,武舉中第。章惇經營湖北溪洞,以為將領,降其酋舒光貴,縛元猛,平懿、洽等州。累遷如京副使,為湖南都監,徙廣西。宜州蠻寇邊,奇領兵至天河縣,期旦日會戰,裨將費萬夜以#竊出河泥隘,戰沒。經略使移書迫奇,奇不能堪。後數日,蠻萬人驟集,奇輕出,遂敗。麾下猶數百人,勸策馬逃去,奇罵曰:「大丈夫當盡節以報國,何走為!」戰而死。詔贈皇城使、忠州防禦使,官其家六人,仍賜金帛 | |
![]() |
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忠義八 王士言〉頁13321 |
王士言,武舉進士。累立戰功,西北服其威名。宣和初,擢河東廉訪使者。方臘為寇,詔擇材略之士,馮熙載薦為東南第三將,首解嘉興之圍。靖康元年,詔以浙西兵往河東防秋。金人攻澤州,畢力守禦,金兵日增,士言分必死,他將力屈,城西南遂陷,乃使親卒持劍歸報,巷戰而死。 | |
![]() |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忠義九 侯 〉頁13346 |
侯A字道子,溫州樂清人。三貢于鄉,兩試轉運司,皆第一。以武舉授合浦尉,柳城令,侍 步軍司幹辦公事,侍 馬軍行司計議官。寶祐五年,制置使賈似道辟通判海州兼河南府計議官。李松壽據山東,突出漣、泗,A鏖城下,死之,闔室遇害。太學生三十一人言於朝,即海州賜廟旌忠,謚曰節毅,仍立廟其鄉。A所著有霜o集 | |
![]() |
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忠義九 褚一正〉頁13349 |
提刑諮議褚一正字粹翁,廬州人,武舉進士,督戰高沙被創,竟沒于水。 | |
![]() |
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孝義 張伯威〉頁13414 |
張伯威,大安軍人,武翼大夫、御前前軍正將祥之子。紹熙元年,武舉進士。調神泉尉。大母黃,年九十八,不忍之官。黃得血痢疾瀕殆,伯威剔左臂肉食之,遂愈。繼母楊因姑病篤,驚而成疾,伯威復剔臂肉作粥以進,其疾亦愈。伯威妹嫁崔均,其姑王疾,妹亦剔左臂肉作粥以進,達旦即愈。知大安軍羅植即伯威所居立純孝坊,崔均所居立孝婦坊。事聞,詔伯威與升擢,倍賜其妹束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