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公告消息 

貴州東部苗人的親屬與性別:以新生兒命名儀式的米飯禮物民族誌為例 / 簡美玲教授(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類型  助教室
公告內容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術演講

講題: 貴州東部苗人的親屬與性別:以新生兒命名儀式的米飯禮物民族誌為例
講者: 簡美玲教授(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時間: 2019年05月28日(二) 14:20-17:00
地點:

臺大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105教室

簡介: 稻米在季風亞洲是主要的作物與糧食。米飯的食用與共食,對社會的結群認親,有不 可分離的重要性。但米飯不僅與親屬的實質建構有關,如來自家常的餵養,日常或儀式裡 的共食,米飯也能以其形式、種類的區分(糯米與粘米)、轉變(米與飯),在生命儀禮的交換場域,成為禮物組合中,突出親屬與性別關係的分類標記。

在這次的演講,我所要描述及分析的民族誌資料,是蒐集自貴州東部高地苗人村落裡 一場慶賀新生兒儀式的賀禮交換。經由描述米飯做為贈禮的形式、過程,我將說明苗人藉 此可見的標示,展現給禮者與受禮者,在屬性、遠近、親密等程度有所區辨的親屬關係。 再者,對比於高地苗人親屬稱謂所表達的交表、平表二分對等的親屬與婚姻的關係,具溝 通效力的米飯禮物,以形式上的差異,所傳達的親屬關係,代表更細緻的人群分類,尤其 通過,母方平表親(如 MZ,母親的姊妹)與「生糯米」的組合,展現獨立於雙邊交表親與 父方平表親(如 FB,父親的兄弟)的禮物內容與性別、親屬的文化內涵。

換言之經由民族誌資料的描述與分析,我希望說明,米飯對貴州東部高地苗人社會生 活的意義,不僅是米飯建立於可餵養與共食之物本身的價值,也還突出米飯作為禮物的型 式,表達苗人所陳述的可經閱讀與辨識的親屬與性別的關係。


 

★本演講為人類學系之性別、文化與社會課程舉辦,毋須報名,歡迎所有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