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視窗
 
公告消息 

《三維資訊記錄於考古遺址田野發掘之應用》

類型  助教室
公告內容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術演講

講題: 《三維資訊記錄於考古遺址田野發掘之應用》
講者: 葉長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研究助理)
時間: 2017年12月28日 09:10 - 12:00
地點:

臺灣大學人105教室

簡介:

考古遺址蘊藏著過去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群所遺留的訊息,考古發掘是取得這些訊息資料的主要方法,透過仔細的考古發掘所取得的材料,可以瞭解過去人群的生活、文化與變遷過程。然而發掘作業對考古遺址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過程中必須費心費時地針對出土訊息進行詳細地記錄。近年來,3D科技的發展,提供在考古遺址上進行地表三維資訊的記錄技術,不同於平板測繪、平面攝影、人工平面與立面圖測繪等方式,透過3D掃描儀器或利用影像建模等進行考古資料的三維數位記錄。由於考古遺址的不可逆性,3D資料可以讓研究者在發掘結束後,可以從不同於過去的角度來觀看考古資料,且透過相關軟體的使用,進一步可作為研究分析或教育推度的工具。 本研究在進行考古發掘作業前,以UAV進行地貌擷取,再藉由影像建模完成考古遺址之3D地形模型,配合精確的GNSS定位,進行考古遺址的地表調查,以作為考古發掘探坑位置規劃之參考,並且可掌握較即時的地貌現況。 由於UAV所取得之地貌資料以地上物為主,本次進行發掘之豐濱宮下遺址主要山坡地形,地表除了人為梯田開墾外,還有許多大型林木,因此為取得更細緻之地表資料,於主要考古發掘區域進一步以基站式3D掃描儀進行地表三維護訊之記錄,所得之成果亦作為後續考古探坑地層對比所用。

在進行考古發掘探坑的過程中,同時採用基站式3D掃描儀與拍照建模二種方式針對考古探坑發掘層位進行三維資訊記錄,亦針對坐落於地表的史前岩棺進行相同3D數化作業。

除了透過考古探坑3D模型觀看地層堆積與史前遺留分布情形外,亦可輪出正射影像,作為發掘記錄或研究報告之成果。 除了考古遺址現場的三維資訊記錄外,本研究亦針對出土遺物進行3D數化作業,不僅可作為基本研究資料,亦可進行文物數位修復、數位展示、教育推廣、結合AR與VR等應用發展。總體而言,3D技術應用於考古遺址發掘作業中是可行的,除了可以達到對遺址三維資訊的記錄外,亦可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並可提高記錄的精確性與應用價值。

 

 

★本演講為課堂演講,歡迎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