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繼昌
  •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學士(1962)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碩士(1967)
        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人類學碩士(1972)
        
    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人類學哲學博士(1978)
  • 【經歷】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主任
        Board of Education , New York City Sheepshead Bay H.S. Grover Cleveland H.S.教員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合聘)教授
        Columbia University , New York City東亞研究所訪問學人
        Columbia University , New York City人類學系(暑期部)教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研究員兼副所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研究員兼文化組主任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副研究員
  • 【現職】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 【專長】台灣原住民研究、漢人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理論
  • 【聯絡】Email:hsiehj@ntu.edu.tw
        TEL :(公)02-33664747 (宅)02-23514615
        FAX:(公)02-23631658 (宅)02-23518644
        Office: 水源校區行政大樓人類學系403室
【開設課程】【著作目錄】【學術榮譽】

開設課程

開設學期

課程名稱

課號

授課對象

67學年度

第2學期

生態人類學 105 36900

學士班

68學年度

第1學期

生態人類學專題討論 125 M131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家族與社會 125 M1320

碩博士班

69學年度

第1學期

家庭與社會 125 M132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生態人類學專題討論 125 M1310

碩博士班

70學年度

第1學期

家族問題專題研究(上) 125 M1331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家族問題專題研究(下) 125 M1332

碩博士班

71學年度

第1學期

生態人類學乙 105 369B0

學士班

第2學期

專題討論 125 M0030

碩博士班

72學年度

第1學期

家族與社會 125 M1320

碩博士班

79學年度

第2學期

資料導讀 125 M1640

碩博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80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教育人類學 105 29200

學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81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台灣土著社會專題上 125 M1711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台灣土著社會專題下 125 M1711

碩博士班

82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中國社會人類學 105 40330

學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83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中國社會人類學 105 40330

學士班

84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教育人類學 105 29200

學士班

85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中國社會人類學 105 40330

學士班

86學年度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平埔社會與文化專題討論 125 M1980

碩博士班

87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平埔族與古文書 125 U1860

學士班高年級及碩士班

89學年度

第1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上 105 10101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考古人類學導論下 105 10102

學士班

人類學的爭論 105 41400

學士班

90學年度

第1學期

人類學 105 12000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人類學的爭論 105 41400

學士班

91學年度

第1學期

人類學 105 12000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專題研究 125 D0020

博士班

92學年度

第1學期

人類學 105 12000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文化人類學丙 105 201C0

通識課

文化與社會 125 U2270

學士班高年級及碩士班

93學年度

第1學期

人類學 105 12000

學士班

文化人類學基礎理論 125 M1650

碩博士班

第2學期

文化人類學丙 105 201C0

通識課

資料選讀 125 M1000

碩博士班

94學年度

第2學期

文化、社會與適應 125 U2510

學士班高年級及碩士班

95學年度

第1學期

文化人類學丙 105 201C0

通識課

96學年度

第1學期

台灣原住民之認同與變遷 125 M2700

碩博士班

97學年度

第2學期

台灣原住民之認同與變遷 125 M2700

碩博士班


著作目錄
1.期刊論文
2006 〈高雄縣三民鄉沙阿魯阿族的族群現象與婚姻〉,《山棕月語--卡那卡那富社區報》37期及38期。
2005 〈三民鄉沙阿魯阿族的族群現象〉,《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7(5):21-27。
2003 〈族群、認同與文化〉,《全球下中華文化的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395-407。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編。
2003 〈文化、接觸與族群〉,《現代化研究專刊》33:87-96。
2002 〈文化、生態與發展:人類學的探討〉,林耀福主編,《生態人文主義:邁向一個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社會》,157-180。台北:書林。
2001 〈文化、生態與人類學理論〉,喬健、李沛良、馬戎主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153-172。高雄:麗文文化。
2000 〈從台大人類學系所藏凱達格蘭古文書談平埔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5:98-112。
1996 〈台灣原住民教育:文化的省思〉,《研究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編,103-112。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1995d 〈布農族神話傳說思維的探討〉,《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37-649。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5c 〈文化素養〉,陳俊輝、謝繼昌、李復甸、曲兆祥、尤煌傑編寫,《公民》95-158,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1995b 〈大南魯凱族的神靈觀念〉,《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1-12。
1995a 〈生態與世界和平〉,馬起華、修惠蘭、林顯宗、葉至成、吳惠林、謝繼昌編寫,《社會科學概論》,277-318。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1992b “Old-Man-Tea”: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lderly in A Rural Taiwan
Village.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48:68-78.
1992a 〈文化衝突與少數族群教學〉,陳捷先主編,《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185-197。台北:聯經。
1990 〈談談老人的生活〉,中國的民族、文化與社會系列演講,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17-26。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1989 The Chinese Family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In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Taiwan Area: Accomplishments and Prospects, Kuang-chou Li,
Kwang-chih Chang, Arthur P. Wolf & Alexander Chien-chun Yin eds.,
,Pp.273-284. Taipei: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1986b Reciprocity in the Chinese Family: The Taiwan Case. New Asia Academia
Bulletin VI: 131-146 ( Special Issue on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China).
1986a “Meal Rotation”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 In Jih-chang
C. Hsieh & Ying-chang Chuang, eds.,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Monographs Series B, No.15, Pp. 70-83.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5 〈輪伙頭制度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91-110。
1984 〈中國家庭在現代化的角色〉,《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1-13。
1983c 《婦女角色與青少年問題》,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印,223-226。台北:教育部。
1983b 《家庭教育與青年生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印,219-222。台北:教育部。
1983a 〈第四核能電廠附近陸上生態調查計劃檢討—一個初步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 類學刊》43:51-61。
1982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Chinese Family Organization in Taiwa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4:47-69。
1982d 〈家庭、社區與文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論文集》,301-312。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1982c 從埔番的式微來看臺灣漢人的移民模式〉,《第一屆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第8號,47-66。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1982b 〈人類學的實用性:生態人類學〉,《中國民族學通訊》17:9-12。
1982a 〈中國家族研究的檢討〉,楊國樞、文崇一合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0號,255-280。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1b 〈生態人類學觀念的探討〉,《人類與文化》16:11-14。
1981a 〈中國家族的定義:從一個臺灣鄉村談起〉,李亦園、喬健合編,《中國的民族社會與文化:芮逸夫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57-66。台北:食貨出版社。
1980b Family Development and Division: A Study in A Chinese Village of Taiwan.
In Actes du XXe Congres International d'Anthropologie et d'Archeologie
Prehistorique, Cagliari, Sardinia, Italy, 9-12 October, 1980. Pp. 289-95.
Paris: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Anthropologie.
1980a Formal Account of the Tarahumara Kinship Terminology,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41:99-113。
1979b 〈平埔族之漢化:臺灣埔里平原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7:49-72。
1979a 〈從社會科學角度看民法親屬編之修正〉,《中國論壇》9 (8):32-33。
1978 Little Daughter-in-law Adoption and Marriage in an Agrarian Village of the
P'uli Basin,《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1:1-25。
1976 〈文化生態學:文化人類學中的生態研究〉,《食貨月刊》6(6):16-30。
1975d 〈水利社會理論之檢討〉,《人類與文化》6:43-46。
1975c 〈埔里盆地稻蔗雙作農村勞力之鳩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143-166。
1975b 〈我們必須正視的社會基本問題:環境污染與生態平衡〉,《中國論壇》1(5):26-28。
1975a 〈網絡分析〉,《思與言》12(6):1-10。
1974b 〈評兩個中國村莊的親屬組織和社區形態〉,《思與言》12(4):42-45。
1974a 〈適應〉,《人類與文化》4:4-5。
1973b 〈水利和社會文化之適應—籃城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57-77。
1973a 〈文化生態學簡介〉,《中國民族學通訊》14;1-6。
1970 Componential and Formal Analysis of Taromak Rukai Kinship Terminology,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30:47-67。
1968 〈大南魯凱族家系之持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6:67-81。
1967 〈大南魯凱族婚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23:195-224。
1966 〈臺東縣大南村魯凱族民族學調查簡報〉,《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7:29-34。

2.會議論文
2007 〈台灣漢文化與原住民之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交流論壇---漢民族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兩岸學術研討會》。民國96年10月9日-10日。成都。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暨中國民族學會漢民族分會主辦。
2005 〈三民鄉沙阿魯阿族的族群現象〉,《族群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民國94年4月16日。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院主辦。
2004 〈人類學典藏數位化: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數位化〉,《人類學知識的數位典藏與加值應用研討會》。民國93年5月。台北。
2003c 〈三民鄉沙阿魯阿族的社會與族群現象〉。「迷霧中的貝神: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文化研討會」宣讀論文,2003年12月13日於臺北。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
2003b 〈文化、族群與認同〉,《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群與台灣社會大型研討會》,頁139-152。台北。2003年9月30日-10月2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2003a 〈科學人類學與詮釋人類學的整合〉,《台灣史前史與民族學研究新趨勢:慶祝宋文薰教授八秩華誕學術研討會》,頁1-14。台北。民國92年5月9日、10日。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主辦。
2002c 〈再論「全球化、認同與文化」〉,《「我國族群政策與法制之設計」研討會》,宜蘭。2002年10月3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
2002b 〈文化、接觸與族群〉,《第十屆中國現代化學數研討會》,頁1-9。雲南、昆明。 2002年8月5日-9日。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台灣促進中國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
2002a 〈族群、認同與文化〉,《全球下中華文化的發展研討會》,頁1-8。香港。2002年6月27日-28日。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香港專上院校聯合教學中心、景嶺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
2000 〈文化、生態與發展:人類學的探討〉,《淡江大學國際生態論述會議》,頁136-148。淡水。民國89年10月21日22日。
1999 〈平埔族與古文書〉,《知識、研究與教學:五十週年系慶學術研討會》,頁1-9。台北。民國88年11月27日、28日。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主辦。
1999 〈生態人類學:文化與生態研究的省思〉,《定根臺灣,看顧大地—跨世紀土地倫理國際研討會》,79-86。民國88年11月5日、6日。中華民國生態關懷者協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主辦。
1999 〈文化、生態與人類學理論〉,《〝走向21世紀的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第六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頁1-18。中國、江蘇、吳江。民國88年11月3日-6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臺灣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主辦。

3.專書及專書論文
2002 《高雄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與王長華、葉家寧、林曜同合著)高雄縣岡山鎮:高雄縣文化局。
1999 《凱達格蘭古文書》,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藏品資料彙編四。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謝繼昌編)
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下)》(與石磊、宋龍生、余光弘、黃宣衛合著)。台北:國立台灣編譯館。
1998 《台灣原住民文化基本教材(上)》(與李壬癸合著),國立台灣編譯館編(出版中)。台北:國立台灣編譯館。
1985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Hsieh, Jih-chang C. & Yin-chang Chung eds.)
1984 仰之村的家庭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2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2 第四核能電廠附近陸上之生態調查研究,中央研究院國際環境科學委員會專刊第14號。台北:中央研究院國際環境科學委員會。(與蘇仲卿、洪楚璋、黃增泉、林曜松合著)
1979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A Chinese Community in Taiwan.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Monographs Series A, No.25. Taipei: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臺東縣大南村魯凱族社會組織,臺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其他
2005 校訂《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徐雨村譯。台北:桂冠。

學術榮譽
獎項名稱
獲獎時間/年度
國科會獎助助理研究員出國進修 1977-78
國科會乙種獎助

62年度

國科會乙種獎助

63年度

國科會乙種獎助

64年度

國科會甲種獎助

68年度

國科會甲種獎助

71年度

Wenner-Gren Foundation for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Grant 198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人獎 1985-86
國科會甲種獎助

92年度

國科會甲種獎助

93年度

國科會甲種獎助

94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