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鶴宜歷年著作目錄(2020/03/03更新)
A.經審查之學術期刊論文(refereed
papers)
1.林鶴宜,1991.6,〈晚明戲曲刊行概況〉,《漢學研究》(台北:漢學研究中心)第九卷第一期,P.287-328。(☆此文經大陸上海戲劇學院《戲劇藝術》第63期(1993年 3期)轉載,頁19-28。)(博士論文整理發表)
2.林鶴宜,1992.6,〈也談《綴白裘》裡的地方戲〉,《台大中文學報》(台北:台大中文系)第五期,頁245-280。(☆此文獲國科會獎勵)
3.林鶴宜,1993,〈從劇作家看晚明劇壇〉,《國立編譯館館刊》(台北:國立編譯館)第二十二卷第二期,頁31-66。(☆此文獲國科會獎勵)
4.林鶴宜,2001.9,〈從戲劇內涵的質變論戲文傳奇的界說問題──兼論湯顯祖戲曲的腔調〉,《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9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147-181。
5.林鶴宜,2002.6,〈歷史劇場的新構築──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評議〉,《中外文學》31卷第1期(台北:台大外文系),頁175-195。
6.林鶴宜,2005,〈浮生何如?──談《如夢之夢》的時空構想和生命觀照〉,《香港戲劇學刊 專輯:『十年建樹』(1993-2003)華文戲劇作品研討會》(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5期,頁133-148。
7.林鶴宜,2007.04,〈歌仔戲「幕表」編劇的創作機制和法則〉《成大中文學報》(台南:成大中文系)第十六期,頁171-200。
8.林鶴宜,2007.06,〈清初傳奇賓白的寫實化趨向〉,《戲曲學報》(台北:台灣戲曲學院)第一期,頁99-122。
9.林鶴宜,2008.1,〈「做活戲」的幕後推手:台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戲劇研究》(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創刊號,頁221-251。
10.林鶴宜,2009.01,〈庶民風標:臺灣廟會演劇的綜藝性與功利性〉,《文化遺產》(廣州: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總第6期/2009年第1期,頁88-96。
11.林鶴宜,2009.01,〈體系與視野:五十年來(1945-2002)臺灣學者對傳統戲曲學的建構〉,《戲劇研究》(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3期,頁1-48。
12.林鶴宜,2009.09,〈政治與戲曲:1950年代「戲曲改革」對中國地方戲曲劇種體質的訂製及影響〉,《民俗曲藝》(台北:施合鄭基金會)165期,頁47-88。
13.林鶴宜,2011.01,〈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機制和養成訓練〉,《戲劇學刊》第13期(台北:台北藝術大學),頁65-101。
14.林鶴宜,2011.06,〈從「敘事程式」的觀點談「臨川四夢」收場的辯證與創發〉,《戲曲研究》第83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6),頁110-135。
15.林鶴宜,2012.03,〈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與劇目創作參與〉《民俗曲藝》175期(台北:施合鄭基金會),頁107-175。
16.林鶴宜,2013.03,〈中西即興戲劇脈絡中的歌仔戲「做活戲」──藝術定位、研究視野與劇場運用〉《民俗曲藝》179期(台北:施合鄭基金會),頁123-184。
17.林鶴宜,2014.08,〈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田野數據類型與運用〉《中華藝術論叢》12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123-145。
18.林鶴宜,2015.01,〈臺灣歌仔戲「做活戲」後場樂師的人才養成與即興伴奏技巧〉,《戲劇學刊》第21期(台北:台北藝術大學),頁39-72。
19.林鶴宜,2016.03,〈從演出劇目看新加坡在地職業劇團對台灣歌仔戲的接受和創發──以「新賽鳳」為例〉《民俗曲藝》191期(台北:施合鄭基金會),頁5-70。
20.林鶴宜,2016.12,〈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知見劇目目錄的初步建構〉《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二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16-251。
21.林鶴宜,2017.12,〈混雜與交融的「傳統」想像:馬來西亞在地職業戲班「麒麟」閩劇團歌仔戲劇目及演出觀察〉《民俗曲藝》198期(臺北:施合鄭基金會),頁63-126。
22.林鶴宜,2018.11,〈行業神做為地方保護神:福建作場戲所見「戲神群」探析〉《文化遺產》2018年第6期(廣州:中山大學),頁28-39。
23.林鶴宜,2018.12,〈庶民美學的傳遞、轉化與創新──新加坡職業歌仔戲講戲人陳美英的「幕表」編劇〉《民俗曲藝》202期(臺北:施合鄭基金會),頁59-131。
24.林鶴宜,2018.12〈崑曲藝術在臺灣民間的流播與創造性影響——從劍俠布袋戲《蕭保童白蓮劍之月臺夢》說起〉《中大戲曲專刊》(中壢: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第1期,頁95-122。
25.林鶴宜,2019.1,〈敘事表現、心靈書寫與情理之辯:孟稱舜《嬌紅記》的寫作承襲及其對戲曲愛情劇的開創〉《戲劇研究》23期(臺北:臺灣大學戲劇學系),頁35-72。
26.林鶴宜,2020.1,〈晚明清初小說新品類對文人傳奇敘事開創的影響〉《戲劇研究》25期(臺北:臺灣大學戲劇學系),頁1-42。
B.未經評審委員審查之學術期刊論文(non-refereed
papers)
1 .林鶴宜,1986.1,〈說白石詞中的黍離之情〉,《孔孟月刊》第281期(台北:孔孟月刊社),頁40-45。
2 . 林鶴宜,1986.3,〈阮圓海年表初編〉,《東海大學文藝季刊》第十九期(台中:東海大學),頁1-25。
3 . 林鶴宜,1986.11,〈阮大鋮石巢四種在劇場藝術上的傑出表現〉,《大陸雜誌》七十三卷五期(台北:大陸雜誌社),頁29-35。
4. 林鶴宜,1986.12,〈雜劇定場詩初探〉,《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頁61-70 。
5. 林鶴宜,1987.5,〈錢南揚《戲文概論》述評〉,《中國文學研究》創刊號(台北:台大中文研究所),頁187-198。
6.林鶴宜,1987.7,〈阮大鋮劇作的藝術特徵〉,《中外文學》十六卷二期(台北:台大外文系),頁144-159。
7 .林鶴宜,1987.10,〈五年來全國性重大戲劇演出概況〉,《中外文學》十六卷五期(台北:台大外文系),頁126-148。(☆此文經大陸《戲劇藝術》第 44期(1988年4期,上海:上海戲劇學院)轉載,頁52-55。)
8 . 林鶴宜,1987.11,〈論《張協狀元》中諢砌的兩大特色〉,《大陸雜誌》七十五卷五期(台北:大陸雜誌社),頁10-17。
9. 林鶴宜,1989.5,〈回顧、評量與再出發──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稿》評介〉,《中國文學研究》第二期(台北:台大中文研究所),頁277 -285。
10. 林鶴宜,1989.5,〈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讀後〉,《中國文學研究》(台北:台大中文研究所)第三期,頁217-223。
11. 林鶴宜,1989.5,〈「魚鰍先」傳奇──訪民俗音樂家陳冠華先生〉,《民俗曲藝》第五十九期(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5-10。
12.林鶴宜,1993.10-11,〈台灣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博、碩士學位論文寫作概況(民國四十五年-八十二年)〉上、下,《國文天地》九卷第五期,頁92-97;九卷六期,頁102-109。(☆此文經大陸《戲曲研究》第五十一輯(北京:文化藝術,1995.6)轉載,頁99-117)。
C.專書( books)
1.林鶴宜,1995.10,《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台北:學海)。
2.林鶴宜,1996.3,《劇本研讀》(台北:復興劇校)第一、二冊。
3.林鶴宜,2000.11,《台灣歌仔戲》,(台北:新聞局。台北:聯經發行)。
4.林鶴宜,2003.1,《台灣戲劇史》,(台北:空中大學)。
5.林鶴宜,2003.3,《規律與變異:明清戲曲學辨疑》(台北:里仁)。
6.林鶴宜、蔡欣欣,2004.10,《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傳藝中心)。
7.林鶴宜,2007.1,《從田野出發:歷史視角下的台灣戲曲》,(台北:稻鄉)。(本書榮獲國科會96年度人文學專書出版補助及台大97年度學術專書出版獎勵)
8.林鶴宜、紀蔚然編,2008.1,《眾聲喧譁之後──臺灣現代戲劇論集》,(台北:書林)。
9.林鶴宜、許美惠,2008.12,《淬煉:陳剩的演藝風華和她的時代》,(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10.林鶴宜,Embracing
Magnificence: The Beauty of Taiwan Performing Arts,(台北:中正文化中心,2009.6)(英文版,與呂鈺秀、鴻鴻、陳雅萍合著)。
11.林鶴宜,《從戲曲批評到理論建構》(台北:國家,2011.9)。
12.林鶴宜,2015.02,《臺灣戲劇史(增修版)》(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3.林鶴宜,2016.12,《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上編 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4.林鶴宜,2016.12,《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下編 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的資料類型和運用》(台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D.專書論文及章節(book chapters)
1.林鶴宜,1988.10,〈寓教於笑的諷世短劇集──《博笑記》〉,《尉素秋教授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文史哲),頁775-803。
2.林鶴宜,1989.5,〈阮大鋮對「錯認」「巧合」編劇手法的運用〉,《小說戲曲研究》第二集,(台北:聯經),頁265 -291。
3.林鶴宜, 1992.5,〈晚明戲曲劇種的發展〉,《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台北: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頁109-138。(博士論文整理發表)
4.林鶴宜,1995.1,〈論戲曲劇本中的演員──以詞曲系戲曲為範疇〉,《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論文集》,頁149-179。(台北:台灣學生)。(☆此文獲國科會獎勵)
5.林鶴宜,1995.2,〈晚明時期崑劇的聲腔結構內涵及發展〉,《小說戲曲研究》第五集,(台北:聯經),頁287-338。(博士論文整理發表)
6.林鶴宜,1995,〈論元雜劇征戰情節中的「探報」〉,《文學與美學》第五集(台北:文史哲),頁393 -437。(☆此文獲國科會獎勵)
7.林鶴宜,1998.6,〈論明清傳奇敘事的程式性〉,《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頁139-173。又收錄於《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存:南戲與傳奇研究》(徐朔方、孫秋克編,武漢:湖北教育,2004)P.459-491。
8.林鶴宜,1999.6,〈台灣戲劇現代化的一段序曲——1999讀《曉風戲劇集》〉,《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頁427-439。
9.林鶴宜,2000.1,〈台北地區野台歌仔戲之劇團經營與演出活動〉,《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頁68-96。
10.林鶴宜,2001.5〈從戲劇內涵的質變論戲文傳奇的界說問題──兼論湯顯祖戲曲的腔調〉(節選刊登),《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頁14-32。
11.林鶴宜,2003.01,〈台灣戲劇歷史十二題〉,《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傳藝中心),頁481-511。
12.林鶴宜,2003.09,〈酬神的與戲劇的──新世紀初台北地區廟會劇場的戲台和椅子出租〉《百年歌仔: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傳藝中心),頁520-543。
13.林鶴宜,2004.09,〈歌仔戲概說〉《台灣傳統戲曲》,(台北:台灣學生)。
14.林鶴宜、蔡欣欣,2004.10,《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傳藝中心)。
15.林鶴宜,2004.10,〈眾人共唱一臺戲──台灣當前戲曲評論的機制和效應〉,《兩岸戲曲編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戲劇系)頁371-416。
16.林鶴宜,2004.11,〈台灣尾的劇種守護者──屏東在地的歌仔戲班及其特色〉,《屏東傳統藝術:屏東縣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傳藝中心),頁435-451。
17.林鶴宜,2005,〈從〈驚夢〉〈尋夢〉到《如夢之夢》──談古今劇場兩個居然照應的時空觀〉,《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頁921-954。
18.林鶴宜,2006,〈戰後臺灣歌仔戲商業劇場風雲──以一九五O年代台北市的戲院演出為觀察範圍〉,《歌仔戲的生存與發展: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廈門:廈門大學),頁227-268。
19.林鶴宜,2007,〈「才子佳人」如何包裝邊緣情慾?──明清文人戲曲所見的同志情愛與變性慾想〉,高福民、周秦主編,《中國崑曲論壇2006》(蘇州:古吳軒),頁115-125。
20.林鶴宜,2008.9,〈歷史視角與田野調查:我的台灣庶民戲劇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田野工作方法》(北京:文化藝術),頁220-233。
21.林鶴宜,2009.10,〈小劇場的精緻堂會戲:台灣實驗崑劇的雅意與創意〉《海峡两岸传统文化艺术研究》(福州:海潮攝影藝術)。
22.林鶴宜,2009.8,〈歌仔戲「活戲」劇目研究:以田野隨機取樣為分析對象〉,《紀念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傳統藝術中心),頁259-292。
23.林鶴宜,2011.10,〈福爾摩沙戲曲百年風華〉《中國民國發展史˙文學與藝術》(台北:政大、聯經)頁233-266。
24.林鶴宜,2012.09,〈小劇場的精緻堂會戲:台灣實驗崑劇的雅意與創意〉,鄭培凱、趙天為編,《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昆曲與非實物文化傳承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317-340。
25.林鶴宜,2016.7,〈從「敘事程式」的觀點談「臨川四夢」收場的辯證與創發〉,葉長海編,《湯顯祖與臨川四夢》(上海:上海古籍),頁205-222。
26.林鶴宜,2015.01,第六章第二節〈臺灣歌仔戲「做活戲」後場樂師的即興伴奏技巧與人才養成〉,王耀華編,《海峽兩岸戲曲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262-282。
27.林鶴宜,2016.7,〈從「敘事程式」的觀點談「臨川四夢」收場的辯證與創發〉,葉長海編,《湯顯祖與臨川四夢》(上海:上海古籍),頁205-222。
28.林鶴宜,2017.03,〈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知見劇目目錄的初步建構〉,《曾永義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頁1307-1352。
E.學術會議論文(conference
full papers)
1.林鶴宜,〈論戲曲劇本中的演員──以詞曲系戲曲為範疇〉,「第六屆社會與文化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淡江大學中文系/會議時間:1994.5/28-29/會議地點:台北縣淡江大學)
2.林鶴宜,〈論元雜劇征戰情節中的「探報」〉,「第五屆文學與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淡江大學中文系/會議時間:1995.4/28-29/會議地點:台北縣淡江大學)
3.林鶴宜,〈論明清傳奇敘事的程式性〉,「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會議時間:1997.6.10-11/會議地點:台北市中央研究院)
4.林鶴宜,〈台灣戲劇現代化的一段序曲——1999讀《曉風戲劇集》〉,「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建會/會議時間:1999.3.19\21/會議地點:台北市國家圖書館)
5.林鶴宜,〈台北地區野台歌仔戲之劇團經營與演出活動〉,「千禧之交——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中國藝術研究所等/會議時間:1999.8.20-23,/會議地點:中國哈爾濱)
6.林鶴宜,〈從戲劇內涵的質變論戲文傳奇的界說問題──兼論湯顯祖戲曲的腔調〉,「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溫州市文化局/會議時間:2000年8月14-20日/會議地點:浙江省溫州市)。
7.林鶴宜,〈酬神的與戲劇的──新世紀初台北地區廟會劇場的戲台和椅子出租〉,「2001年海峽兩岸歌仔戲發展交流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會議時間:2001年9月1-3日/會議地點:宜蘭市)
8.林鶴宜,〈台灣戲劇歷史十二題〉,「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會議時間:2002年7月13-15日/會議地點:宜蘭市)
9.林鶴宜,〈歌仔戲老照片所見的人物和歷史──談蒐集計畫的三個重要收獲〉,「傳統戲曲研討會」論文。(主辦單位: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會議時間:2002年12月7日/會議地點:台南市成功大學)
10.林鶴宜,2003年10月24-26日,〈台灣尾的劇種守護者──屏東在地的歌仔戲班及其特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屏東縣傳統藝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屏東市屏東縣文化局)。
11.林鶴宜,2003年11月28-29日,〈清初傳奇賓白的寫實趨向〉,香港嶺南大學「明清小說戲曲國際研討會」(會議地點: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
12.林鶴宜,2004年3月27-28日,〈眾人共唱一臺戲──台灣當前戲曲評論的機制和效應〉,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兩岸戲曲編劇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北台灣大學工綜大樓國際會議廳)。
13.林鶴宜,2004年4月27-28日,〈從〈驚夢〉〈尋夢〉到《如夢之夢》──談古今劇場兩個居然照應的時空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湯顯祖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北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14.林鶴宜,2004年7月12-17日,〈浮生何如?──談《如夢之夢》的時空構想和生命觀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戲劇工程」「『十年建樹』(1993-2003)華文戲劇作品研討會」(會議地點: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15.林鶴宜,2004年8月29-30日,〈戰後臺灣歌仔戲商業劇場風雲──以一九五O年代台北市的戲院演出為觀察範圍〉,中華文化聯誼會、廈門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廳、台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廈門賓館明宵廳)。
16.林鶴宜,2006年7月5-8日,〈「才子佳人」如何包裝邊緣情慾?──明清文人戲曲所見的同志情愛與變性慾想〉,中國文化部、江蘇人民政府「第三屆中國昆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蘇州市三元賓館會議廳)。
17.林鶴宜,2006年11月12日,〈歌仔戲「幕表」編劇的創作機制和法則〉成功大學中文系「紀念蘇雪林教授暨創立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南市成功大學中文系館演講廳)。
18.林鶴宜,2007年5月25-27日,〈歌仔戲「活戲」劇目研究:以田野隨機取樣為分析對象〉傳統藝術中心「紀念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宜蘭縣傳統藝術中心曲藝館)。
19.林鶴宜,2007年6月2-4日,〈歷史視角與田野調查:我的台灣庶民戲劇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台灣東吳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田野考察工作方法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北京市安徽大廈)。
20.林鶴宜,2007年8月28-30日,〈精緻堂會戲vs.聰明小劇場:台灣實驗崑劇的雅意與創意〉,香港城市大學「崑曲與非實物文化傳承國際研討會」(會議地點: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21. 林鶴宜,2007年11月3-4日,〈民間即興戲劇「講戲人」研究:以歌仔戲為例〉嘉義大學中文系「第三屆中國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大學館國際會議廳)。
22.林鶴宜,2008年5月31日,〈體系與視野:五十年來(1945-2002)臺灣學者對傳統戲曲學的建構〉,彰化師範大學中文系「第十七屆詩學會議-曲學研討會」(會議地點:彰化師大進德校區國文系館四樓視聽教室)。
23.林鶴宜,2008年8月21-22日,〈政治與戲曲:1950年代「戲曲改革」對中國地方戲曲劇種體質的訂製及影響(初稿)〉,韓國中國學會「第28次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主題: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會議地點:韓國漢城淑明女子大學真理館)。
24.林鶴宜,2008年10月10日-13日,〈庶民風標:臺灣廟會演劇的綜藝性與功利性〉,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的傳統戲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廣東省開平市潭江大酒店)。
25.林鶴宜,2008年10月31日-11月2日,〈政治與戲曲:1950年代「戲曲改革」對中國地方戲曲劇種體質的訂製及影響〉,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探索新景觀:2008劇場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灣大學第二活動中心大樓「亞歷山大廳」)。
26.林鶴宜,2008月11月14日,〈小劇場的精緻堂會戲:台灣實驗崑劇的雅意與創意〉,福建省文聯「2008海峽兩岸傳統文化藝術理論研討會」(會議地點:福州景城大酒店)。
27.林鶴宜,2010月04月22-26日,〈從「敘事程式」的觀點談「臨川四夢」收場的辯證與創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中心「湯顯祖與臨川四夢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ng Xianzu and “The Four Dreams of Linchuan”(會議地點:上海市上海賓館)。
28.林鶴宜,2011年10月30-31日〈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機制和養成訓練〉,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東西對照與交軌──2010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灣大學凝態館演講廳)。
29.林鶴宜,2010年11月26日,〈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與劇目創作參與(討論稿)〉,北京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第二屆全國戲曲編劇高峰論壇:2010海峽兩岸編劇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北京中國戲曲學院)。
30.林鶴宜,2011年5月6-7日,〈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與劇目創作參與〉,世新大學中文系「第四屆韻文學研討會」(會議地點:台北世新大學)。
31.林鶴宜,2011年10月15-16日,〈中西即興戲劇脈絡中的台灣歌仔戲「做活戲」〉,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系「第二屆敘事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
32.林鶴宜,2012年1月16-17日,〈義大利即興喜劇或文明戲?台灣歌仔戲「幕表戲」概念探源〉,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亞洲藝術文化的多元核心與交作網絡』第一期邁頂研究計畫工作坊」(會議地點:南投縣暨南大學人文學院118會議室)。
33.林鶴宜,2012年6月29-7月2日,〈臺灣的實驗崑劇──從「1/2 Q」劇團《亂紅》談起〉,中國崑曲研究中心「第六屆中國崑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東吳飯店會議廳)。
34.林鶴宜,2012年9月22日,〈亞洲文化霸權下的意識殘餘與當代性對話:臺灣歌仔戲「民戲」劇目的形成與累積之研究〉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亞洲藝術文化的多元核心與交作網絡』第二期邁頂研究計畫工作坊」,(會議地點:淡水真理大學教士會館)。
35.林鶴宜,2012年10月20-21日,〈戲劇社群如何開創戲劇史中的繁華盛世? 一個台灣歌仔戲劇團資料庫的建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歷史•記憶•再現:2012NTU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國際會議廳)。
36.林鶴宜,2012年12月14-16日,〈台灣歌仔戲後場樂師的即興伴奏技巧與人才養成〉,福建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海峽兩岸戲曲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福建師範大學)。
37.林鶴宜,2012年12月28-29日,〈1980年代以來式微中台灣傳統戲曲的保存與創新〉,中國黑龍江大學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古典戲曲辨疑與新說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哈爾濱市伏爾加莊園)。
38.林鶴宜,2013年4月18-21日,〈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的田野資料類型與運用〉,中國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中國戲曲發展研究中心合辦「中國戲曲劇種發展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上海美麗園龍都大酒店)。
39.林鶴宜,2013年5月25-26日,〈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的田野資料類型與運用〉,成功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台閩民間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成功大學國際演講廳第一演講室)。
40. 林鶴宜, 2014年5月9日到11日,〈從通行劇目看新加坡對台灣歌仔戲的接受和創發──以「新賽鳳」劇團為例〉台北藝術大學「臺灣戲劇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
41. 林鶴宜, 2014年11月8日到9日,〈從通行劇目看馬來西亞對台灣歌仔戲的接受和創發──以「麒麟」閩劇團為例〉台灣大學「主體、文本與劇場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地點:台灣大學應力館)。
42. 林鶴宜, 2014年11月14日,〈臺灣傳統戲曲的創新之路〉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合辦「第五屆海峽兩岸戲曲編劇高峰論壇:小劇場戲曲起源與現狀學術研討會」(地點:北京商務會館月季廳)。
43. 林鶴宜, 2014年12月12日,〈新世紀以來的臺灣歌仔戲〉中國戲劇家協會、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屆瓊閩粵台及東南亞地區閩南語戲劇交流研討會」(地點:海口市海南迎賓館)。
44.林鶴宜,2015年6月19日,〈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博士班學位學程教育構想〉,中國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中心、上海戲劇學院編劇學研究中心、《中華藝術論叢》編輯部等合辦「戲劇戲曲學、編劇學博士生科研與創作能力培養研討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上海美麗園龍都大酒店)。
45.林鶴宜,2016年4月22日,〈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知見劇目目錄的初步建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曾永義先生學術成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20教室)。
46.林鶴宜,2016年11月20日,〈庶民美學的傳遞、轉化與創新--新加坡職業歌仔戲講戲人陳美英的「幕表」編劇〉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主辦「信仰、民俗與地方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金門大學陳開蓉會議廳)。
47.林鶴宜,2017年11月4-5日,〈心靈書寫與情理之辨──孟稱舜《嬌紅記》的寫作承襲及其對戲曲愛情劇的開創〉,臺灣大學中文系主辦「中國文學、歷史與社會的多重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臺大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
48.林鶴宜,2017年12月9日,〈來自民間劇場的絕藝:歌仔戲「做活戲」理論建構、深化與運用的可能性〉,臺北藝術大學、日本立教大學合辦「東亞大眾戲劇研究國際論壇歌•舞•戲──大眾演劇的魅力」(臺灣臺北市藝術大學戲劇系館)。
49.林鶴宜,2018年4月21日,〈戲曲田野調查的對象特質與研究方法:以新、馬地區民間歌仔戲為例〉,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兩岸戲劇研究高端論壇」(會議地點:中國福州市福建師範大學倉山校區藤山大廈)。
50.林鶴宜,2018年8月18-19日,〈敘事表現、心靈書寫與情理之辯──孟稱舜《嬌紅記》的寫作承襲及其對戲曲愛情劇的開創〉,廣東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主辦「第二屆戲曲與俗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廣州市中山大學中文堂)。
51.林鶴宜,2018年10月14-16日,〈崑曲藝術在臺灣民間的流播與創造性影響——從劍俠布袋戲《蕭保童白蓮劍之月臺夢》說起〉,中國崑曲研究中心主辦「第八屆中國崑曲學術座談會」(會議地點:中國蘇州市胥城大廈)。
52.林鶴宜,2018年10月27-28日,〈行業神做為地方保護神:福建作場戲中所見「戲神群」探析〉,臺灣大學戲劇學系主辦「2018臺大劇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臺灣臺北市臺灣大學文學院)。
53.林鶴宜,2018年11月3-4日,〈行業神做為地方保護神:福建作場戲中所見「戲神群」探析〉,南京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溫州大學等聯合主辦「錢南揚學術成就暨第八屆南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中國平湖市聖雷克大酒店)。
54.林鶴宜,2019年10月24-25日,〈晚明清初小說新品類對文人傳奇敘事開創的影響〉,梅蘭芳紀念館主辦「2019梅蘭芳與戲曲文獻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北京外國專家大廈二樓)。
55. 林鶴宜,2019年11月23日,〈晚明清初小說新品類對文人傳奇敘事開創的影響〉,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19與時俱進—古典文學的傳承與新變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東海大學人文大樓2樓H207)。
F.評論 (review
articles)
1.林鶴宜,1996.12,風鳥的寫意之旅,《表演藝術》第49期,頁74-75。
2.林鶴宜,1997.1,此《欽差》非彼《欽差》,河洛的果戈里很“歌仔”,《表演藝術》第50期,頁63-65。
3.林鶴宜,1997.2,暗夜.金枝.胡撇仔--評金枝演社《台灣女俠小蘭》,《表演藝術》第51期,頁54-55。
4.林鶴宜,1997.5/22,浪漫,在搞笑中輪迴——評屏風表演班《未曾相識》,《自由時報》。
5.林鶴宜,1997.10,雅俗共賞《節婦吟》,以假亂真梨園戲,《表演藝術》第58期,頁84-86。
6.林鶴宜,1997.11,怎麼辣都不夠辣(表坊《又一夜,誰來說相聲》評論),《表演藝術》第59期,頁89-91。
7.林鶴宜,1998.2,野台魅力持續大放送——談明華園《八仙傳奇》在國家劇院的演出,《表演藝術》第63期。
8.林鶴宜,1998.9,說唱的戲劇,戲劇的說唱——評北京曲劇《煙壺》,《表演藝術》第69期,p.68-71。
9.林鶴宜,1999.4,三折肱,九折臂——亂彈戲保存計畫經驗談,《傳統藝術》試刊二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0.林鶴宜,1999.4.12,嬉鬧與傷感各自為政(表演工作坊《十三角關係》表演評論),《民生報》第19版。
11.林鶴宜,1999.5.18,土地是文化的母親(河洛歌子戲劇團《秋風辭》表演評論),《民生報》第5版。
12.林鶴宜,1999.7,世紀末的奮發——民國八十七年戲曲劇評觀察,《中華民國八十七年表演藝術年鑑》,頁108-111,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出版。
13.林鶴宜,1999.10.25,廖添丁引爆“本土化”難題,(國光劇團《廖添丁》表演評論),《民生報》第5版。
14.林鶴宜,1999.12.27,前衛京劇投石問路,(復興劇團《出埃及》表演評論),《民生報》第5版。
15.林鶴宜,1999.12,灰色叢林中的廟會劇場──民間戲曲表演的環境與危機,《文化視訊》第15期,文化健設委員會。
16.林鶴宜,2000.2.,潘玉嬌生命史,《傳統藝術》雙月刊第五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17.林鶴宜,2000.2.28,追想「另一半」祖先(陳美雲歌劇團《刺桐花開》表演評論),《民生報》第5版。
18.林鶴宜,2000.8.1,傳統話劇的自我問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蛐蛐四爺》表演評論),《民生報》A5版。
19.林鶴宜,2000.8.15,實驗室裡的雞尾酒配方(國光劇團豫劇隊《中國公主杜蘭朵》表演評論),《民生報》A5版。
20.林鶴宜,2000.11.10,我的鄉愁我的歌(楊麗花歌子戲《梁山伯與祝英台》表演評論),《民生報》A6版。
21.林鶴宜,2000.11,占斷東甌盛事──記二○○○年溫州南戲新編系列劇目展演,《表演藝術》九十五期。
22.林鶴宜,2000.12.2,女性的唯美詩篇──徽州女人,《聯合報》,14版。
23.林鶴宜,2001.1,渾然是妙不可言──評新編梨園戲《董生與李氏》,《表演藝術》九十七。
24.林鶴宜,2001.3.8,精緻胡撇仔,綜藝大誓師(明華園歌子戲《乘願再來》表演評論),《民生報》A6版。
25.林鶴宜,2001.4.3,歌子戲的文學花蕊(河洛歌子戲《彼岸花》表演評論),《民生報》A6版。
26.林鶴宜,2001.7.13-21,外台歌子戲的好時機,《「百年傳唱歌仔情──歌仔戲群英大匯演」節目手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27.林鶴宜,2001.7.27,從「活動」到「運動」──參加第二屆外台職業歌子戲匯演有感,《中央日報》21版,中央副刊。
28.林鶴宜,2001.10.4,一齣該捧又該罵的戲(春禾劇團《歡喜鴛鴦樓》表演評論),《民生報》A12版。
29.林鶴宜,2002.7.15,冬山河畔兩岸戲曲相見歡,《中央日報》21版,中央副刊。
30.林鶴宜,2002.8,一張照片.一個故事.一段歷史──為「歌子戲老照片蒐集計畫」而寫《傳統藝術》試刊五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31.林鶴宜,2002.9,炎炎夏夜遊仙窟──評江之翠實驗劇團《後花園絮語》,《表演藝術》第117期,p.38-39
32. 林鶴宜,2002.12,從流金歲月中走來的台灣歌仔戲,《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外台歌仔戲匯演精選》(宜蘭:傳藝中心)。
33.林鶴宜,2002.12.23,「要什麼樣的劇作」──評高行健《八月雪》在台北的首演,《自由時報》36版「藝文特區」。
34.林鶴宜,2003.10.4,〈台灣庶民戲曲中的文學風景〉,《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35.林鶴宜,2004.4.6,〈被偷窺與偷窺的冒險驚艷──談國光「京劇小劇場」《王有道休妻》〉,《自由時報》49版「ART藝術文化」版「自由劇評」。
36.林鶴宜,2004.5〈傳統戲曲的現代化論述──七個來路不同的演員如何「獨當一面」?〉,《表演藝術》第137期,頁86-87。
37.林鶴宜,2004.6.2,〈一場《春夢》喚起「時裝歌仔戲」的活潑趣味〉,《民生報》A12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38.林鶴宜,2004.6,〈創意行銷「新古典」──評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表演藝術》138期。
39.林鶴宜,2004.09.15,〈歌仔戲的抒情試煉〉(作品:《無情遊》時間:93.9.11 地點:國家劇院),《民生報》A12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0.林鶴宜,2004.12.08,〈打造驚世high俗豪華繽紛正宗閩南語musical〉(作品:《韓湘子》時間:93.12.4 地點:國家戲劇院),《民生報》A12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1.林鶴宜,2004.12.15,〈“外明華園” 儼然成形〉(作品:《猩猩膽》 時間:93.12.11 地點:台北市紅樓劇場),《民生報》A12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2.林鶴宜,2005.1.09,〈Women的困境〉(作品:《這一夜,Women說相聲》時間94.1.14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民生報》A10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3.林鶴宜,〈寂寞是恆久的人生主題〉,《文訊》第232期(台北:文訊雜誌社,2005.2)頁16-18。
44.林鶴宜,2005.6.10,〈精緻堂會戲 VS.聰明小劇場〉(作品:《情書》時間94.5.26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民生報》A10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5.林鶴宜,2005.11.16,〈動靜與虛實之間〉(作品:《王心心作場》時間94.11.12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民生報》A10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6.林鶴宜,2006.09.13,〈創意正確,High客入侵桃花源〉(作品:《暗戀桃花源》時間95.09.04 地點:台北市國家劇院),《民生報》A10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7林鶴宜,2006.09.20,〈實驗歌仔戲?沒錯,不要懷疑!〉(作品:「台灣實驗小戲」四齣時間95.09.04 地點:台北市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民生報》A10版「文化風信」版「新藝見」。
48.林鶴宜,2007.10,〈千山我獨行何需相送?電視歌仔戲的冷暖枯榮〉,《表演藝術》(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78期,頁30-31。
49.林鶴宜,2008.05.26,〈引人爭議的台灣傳統藝術總處〉,《聯合報》E2版「文化廣場」版「文化筆記本」專欄。
50.林鶴宜,2008.07.07,〈被政客淘空的台灣價值〉,《聯合報》E2版「文化廣場」版「文化筆記本」專欄。
51.林鶴宜,2009-05-31〈青春的快意與踟躕:評青春崑劇「玉簪記」〉《聯合報》D2版「文化廣場」「藝言堂」。
52.林鶴宜,2009.11,〈她們 柔情似水〉《凍水牡丹》再版序,(台北:印刻)。
53.林鶴宜,2012.8.12,〈異質做為多層次的時空對話〉,《中國時報》「藝文新聞」版「新藝見」專欄。
54.林鶴宜,2012,〈十年來的臺灣歌仔戲──為建國百年、全國匯演十年而寫〉,《2011外台歌仔戲匯演精選》(宜蘭:傳統藝術總處)。
55.林鶴宜, 2016-07-15,〈在時光灰燼中流轉《見城》〉,國家文藝基金會「表演藝術評論台」「當月評論」。(網址: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20827)
56.林鶴宜,2016.11,《〈鞍馬天狗〉節目單》(高雄:奇巧劇團),頁8-9。
57.林鶴宜, 2018.11,〈為年輕藝術家們喝采〉,《〈西樓記〉節目單》 (臺北: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頁4。
58.林鶴宜, 2018.12,〈不羈的美學,無間的合作:《東方即興劇場 歌仔戲「做活戲」》〉,《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0:1)(臺北:科技部人社司),頁195-199。
G.學位論文(degree papers)
1.林鶴宜,1986.6,《阮大鋮石巢四種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2.林鶴宜,1991.7,《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台北:台大中研所博士論文)(☆此文獲國科會獎勵)。
H.其他(含technical
reports)
1.林鶴宜,1996.8-1997.7,<閩台相關劇種之發展現況>,《「閩台戲曲關係之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之貳,頁44-95。國科會專題計畫(計畫編號:NSC
86-2411-H-002-028-)
2.林鶴宜,1998.7.1-1999.6.31,《「亂彈戲潘玉嬌.王金鳳.新美園藝人技藝保存計畫」成果》,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保存計畫。
3.林鶴宜,1998.8-1999.7,<台北地區野台歌仔戲之劇團經營與演出活動>(《「九零年代台北地區野台歌仔戲演出活動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國科會專題計畫(編號:NSC
88-2411-H-002-047-)
4.林鶴宜,2000/08/01-2001/07/31,《「都會型民間廟會劇場表演環境調查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研究計畫報告書》,國科會專題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2-071- )。
5.林鶴宜,2001.12,《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一),(「採擷歷史的光影—-歌仔戲照片蒐集整理計畫」成果報告書),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6.林鶴宜,2002.12,《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二),(「採擷歷史的光影—-歌仔戲照片蒐集整理計畫」成果報告書),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