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編 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

第一章 中西即興戲劇脈絡中的歌仔戲「做活戲」:藝術定位、研究視野與劇場運用

  第一節 即興戲劇的發生和當今即興戲劇的三大脈絡

一、中西戲劇史所見的早期即興戲劇元素

二、戲劇結構的擴大和幕表戲的形成

三、當今即興戲劇的三大脈絡

第二節 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藝術特色、研究視野與劇場運用

一、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藝術特色:以義大利即興喜劇為對照組

二、西方幕表戲及純即興戲劇的當代研究與劇場運用

三、臺灣歌仔戲幕表戲相關研究及視野

結語 歷史與美學,理論與實用 

 

第二章 歌仔戲即興劇場的構成條件和運作機制

第一節 歌仔戲即興劇場的形成

一、歌仔戲內臺商業劇場的經營和環境

二、戲劇觀與審美取向

三、歌仔戲「做活戲」劇場的形成

第二節 歌仔戲即興戲劇的運作機制與人力分工

一、兼具編劇、導演、舞臺監督作用的講戲人

二、有「腹內」的演員

三、能配合即興表演的後場樂師

第三節 內臺時期歌仔戲的科班訓練與出外臺之後的改變

一、內臺時期歌仔戲的科班訓練

二、出外臺之後的改變

結語 環境孕育的藝術

 

第三章 「做活戲」的幕後推手:臺灣歌仔戲知名講戲人及其專長

第一節 歌仔戲「做活戲」講戲人才的養成背景

一、前輩講戲人的啟發

二、家族的傳承

第二節 講戲人的工作內容和步驟

一、選擇題材

二、構想劇情骨幹

三、擬訂「臺數」:安排場次及上場人物

四、分派

五、講戲

六、局部套戲和排戲

七、演出時「顧場」

第三節 三種專長類型的知名講戲人

一、「傳遞型」講戲人

二、「導演型」講戲人

三、「編劇型」講戲人

第四節 從執行面看講戲人對戲劇演出的影響

一、態度決定高度

二、技巧與效率

三、權力的微妙驗證

結語 從劇目的傳遞者到導演、編劇

 

第四章 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養成

第一節 「做活戲」演員的養成訓練

一、歌仔戲演員即興表演的訓練方式:「包裹式」學習和「腹內」累積

(一)教育劇目和橋段:「包裹式」學習

(二)從演員的筆記本看其「腹內」的累積

二、歌仔戲演員即興表演的訓練步驟

(一)戲劇環境的耳濡目染

(二)上臺與開口訓練

(三)腳色訓練

第二節 演員即興表演須具備的素養

一、掌握對白的適用性

二、選曲用調

三、掌握唸和唱的技藝

(一)唸的技藝

(二)唱的技藝

結語 歌仔戲「拼貼」表演風格的形成

 

第五章 歌仔戲「做活戲」的演員即興表演方法

第一節 演員「做活戲」的重要步驟

一、鋪陳戲劇場景

二、堆疊劇情

三、收束劇情

第二節 演員即興表演常用的技巧

一、與對手演員互動:「丟」與「接」

二、即興對話常用技巧:「包」、「救」、「順」、「切」

三、即興唱詞常用技巧:押韻、平仄、增字、比喻、鋪張

第三節 從個人到團隊合作:透過「人物」建立戲劇場景

一、「人物」與戲劇場景的關係:從人物身分、性格和處境入手

二、演員發揮個人特質和演技以建立「人物」/戲劇場景

三、團隊合作

第四節 從一段「臺數」到一場立體的演出:以「春美」歌劇團《深宮醜》為例

結語 演員參與劇目創作的接力賽

 

第六章 歌仔戲「做活戲」後場樂師的人才養成與即興伴奏技巧

第一節 歌仔戲「做活戲」後場樂師的養成

一、戲班訓練

二、學校教育

第二節 歌仔戲後場樂師即興伴奏的運作機制

一、後場樂師在即興表演中的位置與作用

二、樂師與樂師、樂師與演員的合作

第三節 歌仔戲「做活戲」後場樂師的即興技巧

一、唱腔伴奏的即興

二、器樂曲牌(歌曲)和鑼鼓的即興

三、臨場反應

結語 「三分前場,七分後場」的奧妙

 

第七章 歌仔戲幕表戲劇目的敍事特徵:以田野隨機取樣為分析基礎

第一節 歌仔戲幕表戲  劇目的題材來源

一、演義章回小說及民間故事

二、其他劇種劇目

三、當代通俗小說、戲劇及日常聽聞

第二節 「古路戲」敍事的變形與「胡撇仔戲」敍事的程式化

一、「古路戲」的事變形規則

二、「胡撇仔戲」的事程式

(一)故事開始

(二)主角人物與人相戀或結交

(三)衝突的造成和化解

(四)「功能性」災難或救贖

(五)故事結束

(六)插曲式的演出:「戲中戲」

第三節 歌仔戲「活戲」劇目所見的庶民生活與文化

一、題材偏好對照觀眾階層

二、情節走向彰顯劇種性格

三、事手法呼應表演風格

四、主題思想反映庶民價值觀

結語 劇目的創造、傳播與時代見證

 

結論

徵引書目

田野工作徵引清單

索引